紫外線對皮膚的影響
10. 日光敏感性藥物疹
服用特定藥物後曬太陽時所引發的過敏反應,如降血脂藥和抗組織胺。


9. 天皰瘡
這類皮膚水皰病會因陽光照射而惡化。
8. 皮肌炎
一種自體免疫疾病,會因紫外線照射而加劇。
7. 紅斑性狼瘡
一種自體免疫疾病,紫外線會使症狀加重,導致臉部和身體出現紅色皮疹。
6. 日光接觸性皮膚炎
接觸陽光後皮膚出現的過敏反應,如發癢的紅色丘疹,常發生在手臂和頭頸部等曝曬部位。
5. 慢性日光性皮膚炎
陽光照射所導致的皮膚發炎,表現為紅色或膚色的丘疹。
4. 日光性蕁麻疹
由陽光照射所誘發的蕁麻疹,外觀類似一般蕁麻疹,但成因不同。
3. 多形性日光疹
台灣最常見的陽光過敏性皮膚病,特徵是曬太陽數小時後出現多種類型的皮疹。
2. 皮膚是免疫器官
皮膚因擁有豐富的免疫細胞而極易受外在刺激活化,例如陽光中的紫外線。
1. 紫外線和免疫系統
紫外線,特別是紫外線B (UVB),會破壞 DNA,誘發免疫細胞活性化,導致免疫系統過度反應。
不能曬太陽的病:常見的皮膚病症與預防措施
簡介
陽光照射對於人體健康至關重要,但對於某些患有「不能曬太陽的病」的患者來説,陽光卻可能成為潛在威脅。這些疾病會導致皮膚對紫外線過度敏感,引發一系列不良症狀。
常見的不能曬太陽的病
疾病名稱 | 症狀 |
---|---|
日光性皮炎 | 皮膚泛紅、刺痛、脱皮 |
多形性日光疹 | 紅斑、水泡、水腫 |
日光性蕁麻疹 | 皮膚出現風團、搔癢 |
陽光過敏症 | 皮膚出現皮疹、脱屑 |
紅斑性狼瘡 | 關節疼痛、疲勞、臉部紅斑 |
皮肌炎 | 肌肉無力、紅斑、皮屑 |
硬皮症 | 皮膚增厚、緊繃、關節僵硬 |
預防措施
預防不能曬太陽的病,避免陽光曝曬是首要關鍵:
- 外出時穿著防護服裝:長袖衣物、長褲、寬邊帽、太陽眼鏡。
- 使用防曬霜:選擇SPF 30 以上、PA+++ 的防曬霜,每 2-3 小時補擦一次。
- 避免正午時段外出:紫外線最強烈時段為上午 10 點至下午 4 點,最好待在陰涼處。
- 尋求陰影庇護:户外活動時,盡可能待在樹蔭或陽傘下。
- 限制室外活動時間:如無法完全避免陽光,建議縮短室外活動時間。
- 使用遮陽傘或帽子:遮陽傘或帽子可以阻擋紫外線直接照射。
- 相關藥物治療:對於某些疾病,醫師可能開立免疫抑制劑或光敏感藥物,以減緩症狀。
注意事項
患有不能曬太陽的病的患者,除了避免陽光曝曬外,還應注意以下事項:
延伸閲讀…
得了這3種皮膚病,很“怕曬”!要躲着陽光走
女子患罕見皮膚病不可曬太陽做過55次手術出街要戴太空人 …
- 皮膚護理:保持皮膚濕潤,使用温和的清潔產品,避免使用去角質或刺激性產品。
- 定期檢查:定期接受皮膚科醫師診察,追蹤病情變化。
- 避免誘發因子:某些因素可能會誘發症狀,如壓力、疲勞、某些藥物等,應盡量避免。
- 注重心理健康:不能曬太陽的病患者可能面臨社會孤立或心理壓力,尋求心理支持或治療尤為重要。
結語
「不能曬太陽的病」患者應積極預防,避免陽光曝曬,必要時尋求醫療協助。透過完善的預防措施和適當的治療,患者可以減緩症狀,維持良好生活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