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那些相信世界經濟明年可以避免最艱難著陸的人正在密切關注中國,看看其放鬆大流行限制措施的舉措是否有助於這種情況的發生
考慮到中國的疫苗覆蓋率參差不齊、衛生結構脆弱以及實際程度不明朗,放棄“零 Covid”的連鎖反應仍然高度不確定隨著 Covid-19 病例開始激增,感染率上升。
世界銀行週二(12 月 20 )) 下調了今年和明年的中國增長前景,列出了突然放鬆嚴格的 Covid-19 遏制措施的影響以及其他因素,包括房地產行業不穩。
日本央行行長黑田東彥稱中國病毒病例的死灰復燃給全球經濟帶來了下行壓力,而台灣則列出了新冠病毒的傳播-19 在中國作為其電子商務面臨的一大不確定性經濟。
然而,共識仍然是,如果中國能夠解決美國財政部長珍妮特耶倫本月所說的“非常複雜的問題”,即改變其 Covid-19 立場,這將促進其國內經濟和全球經濟。
這將反過來增強七國集團 (G7) 國家決策者的信心他們的加息最終將抑制通貨膨脹,並且由此導致的任何衰退都將相對較淺且持續時間較短。
“如果您期待六個月後 Covid 浪潮退出 .. .我們將達到這樣一個地步,即中國就像其他所有人一樣與 Covid 一起生活,”Continuum Economics 研究總監 Mike Gallagher 說。
“重大戰略行動是走向重新開放。 這將是非常坎坷的。”
如果全球供應鏈再次中斷,因為中國工人開始大量生病,可能會在其他地方重新引發通貨膨脹,這可能是一個顛簸。銀行家們看到了它終於開始見頂的跡象。
但同樣,如果中國的困境導致全球商品需求疲軟,這些通脹壓力可能會被抵消。
“很難說……這兩者將如何相互抵消,”美聯儲主席杰羅姆鮑威爾上週在美國央行最近一次加息後告訴記者。
“這是一個危險的情況,”他說,同時補充說,“它似乎不太可能對我們產生實質性的整體影響”。
紐約聯儲的全球供應鏈壓力指數,大約一年前推出,已經在 10 月和 11 月小幅走高,這是在大多數 20 中看到的全球供應瓶頸持續放鬆的溫和逆轉。
但有些人認為事實上,世界其他經濟體早已重新開放並開始生產商品,這意味著這次由於中國造成的任何供應障礙都不會像去年那樣明顯。
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中國領導人的政策反應,他們承諾支持放緩的經濟並緩解 Covid-19 感染上升的影響。
惠譽評級首席經濟學家布賴恩庫爾頓表示,他預計由於病假和社會疏遠,明年初感染人數的增加將導致活動初步中斷。
“但是應該有他說:“從明年年中開始,經濟活動將出現更強勁的複蘇。” ,略低於其 9 月份預測的 2.8% 和 4.5%。 但就目前而言,這不會成為其他地方決策者的主要當務之急。
在解釋上週最新加息的聲明的“風險評估”部分,歐洲中央銀行詳述了該地區前景面臨的各種威脅,首先是烏克蘭戰爭。 中國的 Covid 之戰不在這些風險之列。 – 路透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