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比倫黃道十二宮與十二生肖]
十二生肖起源多樣,其中流傳較廣的是源自中國,另有説法源自藏緬語系民族。
吐蕃陰陽五行生肖法
吐蕃將十二生肖與五行結合,再分為陰陽,形成60年循環週期,與突厥的五行生肖法不同。
納音生肖法
吐蕃和高昌回鶻出現了納音生肖法,即將生肖與五行輔助詞組合,簡化紀年。


唐朝西州地區納音紀年
納音紀年在7世紀中期傳入西州地區,並在8世紀滅亡後進一步發展。
突厥十二生肖紀年法
571年的布穀特碑首次記載突厥使用生肖紀年法,並擴散至歐亞大陸各民族。
隋朝頒行曆法
隋朝在586年向突厥頒行曆法,但突厥並未完全採納。
北周中原境內生肖紀年
《周書》記載,北周公元515年至572年間,中原境內民間已使用十二生肖紀年。
楚帛書與歲陰、歲陽
楚帛書記載了與十二生肖相關的「歲陰」和「歲陽」名稱。
十二生肖的具體動物
十二生肖的具體動物定形於東漢,包含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
東漢《論衡》
王充的《論衡》首次完整記載了十二生肖。
先秦文獻中生肖記載
《詩經》、《左傳》等先秦文獻記載了生肖配對,但並未完整記載。
十二生肖佔卜
秦朝的《日書》記載了以十二生肖占卜盜者的內容。
民間傳説起源
民間傳説將十二生肖的由來歸因於玉皇大帝的賽跑競賽。
十二生肖起源説法
關於十二生肖的起源有多種説法,包括華夏本土論,但尚未有定論。
巴比倫黃道十二宮
公元前4世紀左右,巴比倫黃道十二宮傳入希臘,其動物形象和十二生肖並不相同。
十=生肖:動物與時間的永恆連結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十=生肖”,代表著用十二種動物分別對應十二地支,組成一個完整的循環系統,成為標記時間、方位和命運的重要依據。
地支 | 生肖 | 含義 |
---|---|---|
子 | 鼠 | 機智靈敏、善於應變 |
醜 | 牛 | 勤懇踏實、任勞任怨 |
寅 | 虎 | 威武勇猛、霸氣外露 |
卯 | 兔 | 温順機敏、生生不息 |
辰 | 龍 | 尊貴吉祥、騰飛雲霄 |
巳 | 蛇 | 智慧靈巧、善於謀略 |
午 | 馬 | 奔馳千里、忠誠不渝 |
未 | 羊 | 温和敦厚、安逸祥和 |
申 | 猴 | 聰明伶俐、善於攀緣 |
酉 | 雞 | 勤勞守時、報曉吉祥 |
戌 | 狗 | 忠誠可靠、護衞家園 |
亥 | 豬 | 福祿安康、財運亨通 |
生肖的起源
生肖的起源眾説紛紜,其中一個傳説與黃帝有關。相傳黃帝為了選出十二種動物作為侍衞,舉行了一場賽跑,先到者為勝。結果,鼠憑藉聰明才智,藉助貓跳進牛車,率先到達終點,成為第一;接著依序是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它們各自的特性與五行相符,因此被選為十二生肖。
生肖的應用
生肖在中國文化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有著廣泛的應用:
- 時間標記: 每個生肖代表一個特定的年份或月份,用於計算年齡和時間。
- 方位判斷: 生肖與八卦相對應,可以代表不同的方位,如子代表北方,午代表南方。
- 命運預測: 傳統占卜中,常根據出生年份生肖來預測命運和運勢。
- 文化象徵: 生肖動物在民間文化中被賦予了豐富的象徵意義,如鼠象徵著勤奮,虎象徵著勇猛,龍象徵著尊貴。
生肖的文化影響
生肖文化對中國社會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 生肖屬性: 中國人常以生肖來代表自己的屬性,如”屬鼠”或”屬牛”,成為一種身份標籤。
- 生肖婚配: 傳統婚嫁習俗中,生肖相合相生被認為是吉兆,反之則被視為不吉利。
- 生肖習俗: 各個生肖都有特定的紀念日和習俗,如鼠年的”春節”、牛年的”燈節”。
- 生肖藝術: 生肖動物在書畫、雕刻、刺繡等藝術領域中被廣泛使用,成為重要的創作題材。
生肖與現代社會
延伸閲讀…
十二生肖(中國傳統民俗文化)
十二生肖
縱使時光流轉,生肖文化在現代社會依然有著生命力:
- 文化傳承: 生肖文化作為中華傳統文化的一部分,持續流傳至今,成為民族認同和文化自信的重要載體。
- 生肖符號: 生肖動物形象被用於各種商品和設計中,如生肖紀念幣、生肖吉祥物。
- 生肖娛樂: 生肖文化成為許多遊戲和娛樂節目的主題,如「十二生肖」撲克牌、「生肖運程」占卜。
結論
“十=生肖”,是中國文化中的一大特色,將十二種動物與時間、方位、命運等概念相連結,構建出一套獨特的象徵體系。生肖文化穿越時空,在古代和現代社會中持續發揮著影響力,成為中華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