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印度這塊充滿魅力的土地,孕育了豐富的哲學思想與多元的宗教信仰,造就了各式各樣的寺廟、舍利塔、教堂、猶太教堂,交織出一幅壯麗且和諧的建築景觀。
蒙兀兒建築
在印度的建築史中,蒙兀兒王朝的統治時期留下了許多令人驚嘆的建築傑作。這些建築融合了伊斯蘭、波斯和印度元素,形成獨特的「蒙兀兒」風格。其中最著名的作品包括泰姬瑪哈陵、紅堡和胡馬雍陵墓。


伊斯蘭建築
印度的伊斯蘭建築以其宏偉的規模和精緻的裝飾而著稱。德里古德卜尖塔是早期穆斯林建築的代表,結合了印度教和耆那教元素。胡馬雍陵墓則融合了波斯和印度風格,成為蒙兀兒建築的傑出範例。
古印度建築
在公元500年之前的古印度,建築以高聳的塔和大量動物圖案為特色,反映了印度教的宇宙觀和世界觀。佛教的石窟紀念碑,如阿旃陀石窟,也是古印度建築的重要遺產。
舍利塔
舍利塔是印度教建築中的一種特殊類型,以圓頂結構代表須彌山,用於儲藏佛祖的聖物。這種建築在印度次大陸和東南亞廣泛分佈,甚至遠至日本。
現代建築
在印度獨立後,現代建築大師科比意和路易斯·康也留下了他們的作品。昌迪加爾市和艾哈邁達巴德印度管理學院展示了他們對功能主義和地域主義的探索。
結論
印度的建築遺產是其豐富歷史、文化和宗教信仰的見證。從古印度的宗教建築到中世紀的蒙兀兒堡壘,再到現代的當代城市,這些建築創造了一個獨特而迷人的景觀,在世界建築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表格
| 建築類型 | 時期 | 特點 |
|—|—|—|
| 古印度建築 | 公元 500 年之前 | 高聳的塔、動物圖案 |
| 舍利塔 | 古印度 | 圓頂結構、儲藏佛祖聖物 |
| 伊斯蘭建築 | 13 世紀 | 宏偉的規模、精緻的裝飾 |
| 蒙兀兒建築 | 16 世紀 | 融合伊斯蘭、波斯和印度元素 |
| 現代建築 | 20 世紀 | 功能主義、地域主義 |
印度建築:歷史、特色與現代演變
印度建築以其豐富的歷史、獨特的風格和令人驚嘆的工藝而聞名。在數千年的發展過程中,印度建築融合了各種文化和影響,創造了一個令人驚嘆的建築遺產。
歷史
印度建築可以追溯到公元前 2600 年左右的印度河谷文明。莫亨佐-達羅和哈拉巴等城鎮展示了早期的規劃和建築技術,包括網格狀街道、下水道系統和用燒製磚塊建造的房屋。
古典時期
公元前 6 世紀至公元 12 世紀,印度進入了一個建築的黃金時期。佛教和印度教的興起帶來了新的建築形式,如佛塔和寺廟。阿育王(公元前 268-232 年)統治時期建造了許多傑出的佛塔,包括桑奇大佛塔。
伊斯蘭時期
公元 12 世紀,穆斯林入侵印度,其對印度建築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伊斯蘭建築以其尖塔、拱門和穹頂而聞名。德里蘇丹國(公元 1206-1526 年)和蒙兀兒帝國(公元 1526-1858 年)建造了許多令人難忘的清真寺、陵墓和宮殿,例如德里古堡、泰姬陵和紅堡。
英國殖民時期
18 世紀,英國殖民印度,帶來了歐洲建築風格的影響。印度-哥特式建築融合了印度和哥特式元素,創造了一個獨特的風格,見於加爾各答的聖保羅大教堂和孟買的維多利亞火車站。
現代時期
自印度獨立以來,印度建築經歷了重大變革。印度建築師探索了新的材料和技術,同時將傳統元素與現代設計相結合。現代印度建築的傑出典例包括查理-科裏亞設計的艾哈邁達巴德國家管理學院(NID)和巴克里希納-多西設計的艾哈邁達巴德大學。
特色
印度建築以其獨特的特色而聞名,包括:
- 幾何圖案: 印度建築經常使用複雜的幾何圖案,從窗户格柵到寺廟拱門。
- 精緻的雕刻: 印度建築以其精緻的雕刻而聞名,描繪著神靈、動物和植物的場景。
- 彩繪裝飾: 印度建築經常使用彩繪裝飾,增添了色彩和生機。
- 中庭和天井: 印度建築重視自然採光和通風,因此經常採用中庭和天井。
- 融合了各種文化: 印度建築受到佛教、印度教、伊斯蘭教和歐洲等各種文化的影響。
現代演變
現代印度建築繼續蓬勃發展,新的創新不斷湧現。當代印度建築師在探索新的材料和技術的同時,也在尋找方式將傳統元素融入現代設計中。印度建築的未來仍然充滿無限可能,因為建築師繼續塑造印度豐富的建築遺產。
延伸閲讀…
穿越印度古今:六大建築看盡皇室興衰
來看看精彩的印度建築傳統與當代設計兼備
標誌性建築
名稱 | 建造年份 | 建築師 | 地點 |
---|---|---|---|
泰姬陵 | 1631-1653 | 烏斯塔德-艾哈邁德-拉豪裡 | 阿格拉 |
紅堡 | 1545-1590 | 薩希德-卡恩 | 德里 |
聖保羅大教堂 | 1847 年開始興建 | 威廉-艾爾頓 | 加爾各答 |
馬丁廣場 | 1801 年開始興建 | 詹姆斯-阿希奇鮑爾 | 加爾各答 |
艾哈邁達巴德國家管理學院 (NID) | 1962 年開始興建 | 查理-科裏亞 | 艾哈邁達巴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