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名、字、號歷史由來及演變情況。 一、姓 許慎《説文解字》卷二四“女部”:“姓,人所生,女、生,生亦聲。”班固《白虎通德論》卷九曰:“姓者,生,人稟天氣所以生者。” 《左傳·隱公八年》“天子建德,生以賜姓”。這説出了“姓”本義是“生”。因此人們普遍認為,姓最初是代表有血緣、血統、血族關係種族稱號,簡稱族號。作為族號,它不是個別人家庭,而是整個氏族部落稱號。文獻記載,我們祖先最初使用姓目的是“別婚姻”,“世系”、“別種族”。它產生時間原始社會氏族公社時期。 姓是怎麼來?人們推測,姓由來祖先圖騰崇拜有關係。原始蒙眛時代,各部落、氏族有各自圖騰崇拜物,比如説麥穗、熊、蛇是我們祖先圖騰,這種圖騰崇拜物成了本部落標誌。後來成了這個部落全體成員代號,即“姓”。於古代氏族部落數量、可數,所以,古時代留下來姓是很少。 後人據《春秋》整理出來“古姓”有:媯(今河北涿鹿有媯水)、姒、子、姬、(周王族姓)、風、贏(秦姓)、己、任、吉、芊、曹、祁、妘、姜、董、偃、歸、曼、羋(楚姓)、隗(原北方少數民族姓)、漆(瞞)、允22個姓。這些姓中近半數帶女字旁。所以,人們推測,姓產生可能母系氏族社會。章太炎先生及其他學者《説文》、《山海經》、甲骨文、金文文獻中整理出幾十個古姓(59個,章太炎得52個,他人金文中得嫘7個),這樣加上原有過80幾個,可以想見,這只是遠古實際存在姓中一部分,原有姓肯定不止這些。其他佚。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那時候姓沒有我們今天講“姓”多。我們這裡可以羅列幾個古具有代表性關於姓數字。 ①北宋後社會,作為兒童識字讀物《百家姓》(北宋錢塘無名氏編),收入502個姓氏(其中單姓342個,複姓60個。開頭曰:“趙錢孫李,周吳鄭王,馮陳褚衞,蔣沈韓楊……”)②宋代鄭樵《通志·姓氏》中統計古代姓氏共有1745個。③明代翰林院編修吳沈人當時户部所藏户籍編成《皇明千家姓》,收姓氏1968個。(開頭曰:“朱奉天運,富有萬方,聖神文武,道合陶唐……”)④清代康熙帝審定《御製百家姓》,(開頭曰:“孔師闕黨,孟席齊樑,高山詹仰,鄒魯榮昌,冉季宗正,遊夏文章……”)⑤清人張澍《姓氏尋源》、《姓氏辨誤》中説姓氏有5129個。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大陸學者閻福卿編輯出版過《中國姓氏彙編》共收姓氏5730個。其中單姓3470個,雙字姓2085個,三字姓163個,四字五字姓12個。台灣省出版過《中華姓符》共收姓氏6363個,但裡面有異體字複收入情況。⑦中國語言文字改革工作委員會漢字處1984年調查及有關專家估計,直到今天使用姓氏3000個以上。(氣象出版社2001年1月出版王大良編《當代百家姓》1982年全國人口普查資料認為:目前,我國常用姓約400個,當時人口數算,前100個姓是:李王張劉陳楊趙黃周吳,徐孫胡朱高林何郭馬羅,樑宋鄭謝韓唐馮於董蕭,程曹袁鄧許傅沈曾彭呂,蘇盧蔣蔡賈丁魏薛葉閻,餘潘杜戴夏鍾汪田任姜,範方石姚譚廖周熊金陸,郝孔白崔康王丘秦江史,顧侯郎孟龍萬段雷錢湯,尹黎易常武喬賀賴龔文。這100姓佔全國總人口87%以上。其中李王張劉陳5姓有3億多人口。李8700萬、王8000萬、張800萬、劉6000萬、陳5000萬。全國各城市大姓情況,如上海前10名姓是:張王陳李徐朱……餘下全文>>
古代取名有什麼講究? 1. 來講,以前取名是有輩分排行 ,然後分名和字,那麼那個代表 輩分 5分
你好,名字名字,顧名思義是名和字,但是是字前名後。名即姓名,姓氏是第一個,然後應該是字,字可以是指字輩,可以是一個有意義字,,有一種是指字號,字號有別人他稱呼,可以自取。後才是名。
取名時,取詩句中中二字是想名字當中更具詩意,是一種於取名人期望
雲奚、落歌、陳藝、償析、陳秋白,沈沐宸、徐寅、蘇虞、上官隱、百里未央、顏端遙、賀蘭韻、沈肆、江堯、李佳哲、蓮止、、落離歌、楚清
延伸閱讀…
你好,我來你解答:
這本字典並,收詞,建議買商務印書館大本<古代漢語詞典>.
延伸閱讀…
其中多收史記中出現字,因為史記中用字典型,穿世借用多.
(男主二是啥意思……)凰昀凰毓|御凰凰君凰翊自我理解霸氣屬性,湊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