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章:前言
本篇文獻共分十章,回溯台南市自新石器時代至2023年的歷史沿革,並深入探討其地理、氣候、生態、產業、文化及各項重大變遷。文內詳細考據史料,兼顧客觀性與可讀性,無論是學術研究或大眾閲讀,皆有助於進一步瞭解台南市的豐富內涵。
第1章:歷史變遷


自大坌坑文化發端,台南地區歷經牛稠子文化、大湖文化與鐵器時代的演變,至今仍存留牛稠子遺址、大湖遺址等重要文化遺址。17世紀初,荷蘭人登台並建立台灣首個政權,在安平設置熱蘭遮城。鄭成功於1661年擊敗荷軍,統一台灣,並將府城(今安平)作為全台首府。清領時期,台南府城為全台政治、經濟中心,並曾為台灣省治所。1885年,台灣建省,省政府設於台南府城。日治時期,台南持續發展,逐漸形成現代都市樣貌。二次世界大戰後,台南市脱離台南縣,成為直轄市。2010年,台南縣與台南市合併,形成今日的台南市。
第2章:地理環境
台南市位於台灣島西南部,嘉南平原的核心位置,地形由東向西緩降。東側為阿里山山脈餘脈,西側臨台灣海峽,有40公里長的海岸線。台南市擁有豐富的河川與水庫,其中曾文溪為台灣第四長河,提供台南市40%以上的水資源。台南市氣候屬副熱帶季風氣候,氣温温和,日照充足。
第3章:生態環境
台南市擁有豐富的濕地資源,包括台江國家公園和雲嘉南濱海國家風景區。市內設有國家公園一處、國家風景區兩處,以及眾多自然保護區和野生動物重要棲地。此外,台南市擁有豐富的海洋生物資源,其中黑麪琵鷺生態保護區是全球重要的黑麪琵鷺過冬地。
第4章:產業發展
台南市產業多元,以製造業為大宗,主要產業有電子、半導體、光電、食品、化工、汽車零部件等。台南市也是台灣重要的農業產區,盛產稻米、芒果、文旦、鳳梨等農產品。近年來,台南市積極發展科技產業,並以台南科學園區為核心,孕育許多高科技企業。
第5章:文化資產
台南市文化資產豐富,擁有1處台灣世界遺產潛力點、21處國定古蹟、119處直轄市定古蹟、87處歷史建築,以及眾多無形文化資產。台南市設有博物館、文化園區、孔廟、古蹟等文化設施,並舉辦許多文化活動,例如台南國際藝術節、台南古都保存再生計畫等。
第6章:民俗文化
台南市擁有豐富的民俗文化,包括傳統祭典、陣頭、小吃、工藝等。市內設有許多廟宇和古蹟,定期舉辦傳統祭典活動,例如鹽水蜂炮、白河大仙寺關門放水等。台南市的小吃種類繁多,馳名全台,其中牛肉湯、蝨目魚羹、蝦捲等美食廣受歡迎。
第7章:都市發展
台南市都市發展歷史悠久,起源於荷蘭時期建造的安平舊城。清領時期,台南府城為全台政治中心,城內規劃有街道和溝渠。日治時期,台南市進行市區改正,引進歐式建築風格。戰後,台南市人口快速增長,市區向東、南、西擴張,形成今日的多中心都市格局。
第8章:行政區劃
台南市現轄37區,其中6區為原台南市轄區,31區為原台南縣轄區。台南市行政中心分設安平區永華市政中心與新營區民治市政中心兩處。原台南市地區俗稱府城,原台南縣地區則按曾文溪分為溪南和溪北兩大區。溪南人口較多,溪北人口較少。
第9章:人口與社會
台南市人口約185萬人,閩南裔人口最多,客家人約12萬人,原住民約6萬人。台南市人口分佈極不平均,溪南人口約佔全市總人口的75%。台南市老化指數約140%,18個行政區老年人口比例高於20%。近年來,台南市遷入許多科技業新貴,導致房價上漲。
第10章:外地方面
台南市與高雄市、嘉義縣市交界,並與澎湖縣、仙台市(日本)、亞利桑那州州政府(美國)建立友好或合作關係。台南市積極參與國際事務,並與多個城市簽訂姊妹市協議,促進兩地交流與合作。台南市也是台灣重要的交通樞紐,擁有國際機場和高速鐵路車站,與世界各地連接。
台南的地名由來:歷史文化與地理影響
台南的地名由來不僅反映了台灣豐富的歷史文化,也與當地的地理環境息息相關。本文將探討台南市各行政區的主要地名由來,從荷蘭統治時期的命名,到清領時期的漢化演變,以及日治時期的行政變革等。
延伸閲讀…
台南舊地名 – YouTube
好讀周報/台南地名故事多「大、小腳腿」因居民腿粗壯?
行政區地名由來
行政區 | 地名由來 |
---|---|
中西區 | 早期荷蘭人在此建築城堡,稱為「安平」,後因城外逐漸形成市街而稱「大員」,清領時期定名為「府城內」,日治時期改為「台南市」,1945年戰後分為「中區」和「西區」,1990年合併為「中西區」。 |
東區 | 位於台南市東郊,清領時期稱「枋寮」,日治時期屬「新化郡」,1945年戰後劃歸台南市,因位於市區東側而稱為「東區」。 |
南區 | 位於台南市南郊,清領時期稱「新市」,因位處府城(台南市)之南而得名,日治時期改為「台南市外郭」,1945年戰後分為「南區」和「北區」,後者於1990年劃歸中西區。 |
北區 | 位於台南市北郊,清領時期稱「赤崁」,荷蘭人曾在此建築熱蘭遮城,稱為「普羅民遮城」,日治時期劃歸台南市,1945年戰後分為「南區」和「北區」,後者於1990年劃歸中西區。 |
安南區 | 位於台南市西南郊,清領時期屬「安順北里」,日治時期劃歸「新豐郡」,1945年戰後劃歸台南市,因位於安順溪以南而得名「安南區」。 |
安平區 | 早期荷蘭人在安平鎮建立貿易據點,稱「奧倫治城」,清領時期改為「安平鎮」,日治時期改為「安平郡」,1945年戰後劃歸台南市,保留原名「安平區」。 |
永康區 | 清領時期屬「永康上裏」,日治時期屬「新豐郡」,1945年戰後劃歸台南市,保留原名「永康區」。 |
學甲區 | 清領時期屬「學甲裏」,日治時期屬「北門郡」,1945年戰後劃歸台南市,保留原名「學甲區」。 |
新營區 | 清領時期屬「新營裏」,日治時期屬「新營郡」,1945年戰後劃歸台南市,保留原名「新營區」。 |
六甲區 | 清領時期屬「六甲裏」,日治時期屬「新營郡」,1945年戰後劃歸台南市,保留原名「六甲區」。 |
東山區 | 清領時期屬「東山裏」,日治時期屬「新化郡」,1945年戰後劃歸台南市,保留原名「東山區」。 |
白河區 | 清領時期屬「白河裏」,日治時期屬「新化郡」,1945年戰後劃歸台南市,保留原名「白河區」。 |
結論
台南市的地名由來豐富多元,訴説著這座城市悠久的歷史,從荷蘭統治時期的海外貿易,到清領時期的府城建制,再到日治時期的行政改革,這些地名不僅見證了台南的興衰,也成為當地文化與歷史的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