楮構:一種多用途的桑科灌木
楮構(學名:Broussonetia × kazinoki),又稱楮、小構樹,是桑科構屬的雜交種,分佈於東亞地區,包括朝鮮、台灣、日本和中國大陸的西南、華南等地。生長於海拔200米至2,000米的地區,常出現在溝渠邊緣、低山坡林緣和住宅附近。
植物特徵


小構樹高可達4米,幼嫩枝條覆蓋細毛,隨著生長逐漸脱落。葉片呈卵形或斜卵形,葉脈明顯。花雌雄同株,形成頭狀花序,聚合果為球形,瘦果扁球形,果皮堅硬並帶有小瘤。花期通常在4-5月,果期在5-6月。
分佈和用途
小構樹原產於東亞地區,生長在中海拔以下的林緣、溝渠邊和住宅附近。其韌皮纖維富含纖維素,可用於造紙。葉片具有藥用價值,可清熱解毒、祛風止癢。
表:小構樹特徵總結
特徵 | 描述 |
---|---|
學名 | Broussonetia × kazinoki |
俗稱 | 楮、小構樹 |
分類 | 桑科構屬 |
分佈 | 朝鮮、台灣、日本、中國大陸西南和華南 |
生長環境 | 溝渠邊緣、低山坡林緣、住宅附近 |
高度 | 最高可達4米 |
枝條 | 幼嫩時有毛,後脱落 |
葉型 | 卵形或斜卵形 |
花 | 雌雄同株,頭狀花序 |
果實 | 球形聚合果,瘦果扁球形 |
花期 | 4-5月 |
果期 | 5-6月 |
用途 | 造紙、藥用 |
小構樹:台灣常見耐污染樹種
特性
小構樹(學名:Celtis sinensis),又稱中國構樹,是一種桑科構樹屬的落葉喬木,廣泛分佈於台灣各地,從低海拔至中海拔山區均可見其蹤跡。小構樹具有耐污染、耐修剪、適應力強等特性,使其成為台灣常見的都市行道樹與公園綠地植栽。
形態
小構樹樹高可達15公尺,樹冠廣闊圓整。葉片互生,卵形至橢圓形,邊緣具鋸齒或波狀,長3-8公分,寬2-5公分。花期為4-5月,花小而綠色,雌雄異株;果實為核果,黑色或紫黑色,成熟時可食用。
生長習性
小構樹喜陽耐旱,對土壤適應性廣,在黏性土或砂質土均能生長良好。其根系發達,具有固土效果。耐污染能力強,可適應都市中的廢氣與噪音環境。
用途
綠化用途
小構樹具有耐修剪、樹冠廣闊等特性,是優良的行道樹與公園綠地植栽選擇。其龐大的葉片能有效遮蔭降温,也適合作為圍籬樹。
防風用途
小構樹根系發達,能有效固土防風。可種植於海岸邊或強風地帶,以減緩風勢。
食用用途
小構樹果實成熟時可食用,具有甜味。可以做成果醬、果醋等製品。
相關表格
特性 | 説明 |
---|---|
學名 | Celtis sinensis |
科屬 | 桑科構樹屬 |
分佈 | 台灣各地 |
樹高 | 可達15公尺 |
葉形 | 卵形至橢圓形,邊緣具鋸齒 |
花期 | 4-5月 |
果實 | 核果,黑色或紫黑色 |
耐污性 | 強 |
耐旱性 | 強 |
適應力 | 強 |
用途 | 行道樹、公園綠地植栽、防風、食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