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中的心
在中醫的臟象學説中,[心作為五臟六腑之首,是身體最重要的器官。五行屬火,被視為人的神明之居和血液之主。心臟的位置大致與西方解剖學中描述的心臟相同,具有尖圓形狀,有似未開的蓮蕊。**


心與精神思想密切相關,有「心主神明」之説。它掌管血液運作、精神意識、出汗和舌頭的活動。
在中醫的傳統記載中,心的解剖結構包括:
特徵 | 描述 |
---|---|
位置 | 胸中,肺之下,膈肌之上,附著於脊椎第五椎 |
形狀 | 倒垂未開的蓮蕊 |
外包 | 赤黃色脂膜,稱作心包絡 |
重量 | 十二兩 |
內部結構 | 七孔三毛,盛精汁三合 |
繫連 | 上連肺,下系脾肝腎 |
中醫將心分為血肉之心和神明之心。前者指實體的心臟,後者指虛無的精神活動中心。
心與小腸相表裡,通過經脈相連。心經下絡小腸,而小腸經絡心。
中醫認為,心是身體的君主,統轄五臟六腑。人的智慧和思慮都源自於心。
在五行分類中,心屬火,與夏氣相通。與之相關的屬性包括:
特徵 | 描述 |
---|---|
脈位 | 脈搏 |
面色 | 面色紅潤 |
竅 | 舌、耳 |
液 | 汗 |
志 | 喜 |
臟腑相合 | 小腸 |
經絡相表裡 | 手少陰心經、手太陽小腸經 |
心臟的健康與否影響著身體的整體機能。在中醫理論中,心火過旺會導致小腸發炎,心虛則會引起失語等症狀。
心與五行
前言
心是人體的重要臟器,在五行學説中屬火,與五行其他元素有著密切的關係。心與五行相生相剋,影響著人體的健康。本文將探討心與五行之間的關係,以及心與健康之間的聯繫。
心與五行
五行學説認為,人體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種元素組成。其中,心屬火,位於胸中。火性温暖,主熱,有升浮作用。心主血脈,主神志。
五行 | 元素 | 特性 | 與心關係 |
---|---|---|---|
心 | 火 | 温暖、升浮 | 與心主血脈、主神志有關 |
木 | 木 | 生長、疏泄 | 助心氣運行 |
水 | 水 | 滋潤、下降 | 心陽太盛時滋潤心火 |
金 | 金 | 肅降、收斂 | 心陽太旺時收斂心火 |
土 | 土 | 補益、培元 | 心氣不足時補益心土 |
心與五行相生相剋
五行中,相生相剋關係為: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 心主火,木生火:肝屬木,肝氣旺盛可促進心氣運行。
- 火生土,心火旺盛可温煦脾胃:脾胃屬土,心火旺盛可促進消化吸收。
- 水生木,心腎相交:腎屬水,腎水充足可滋潤心火。
- 金生水,心金相剋:肺屬金,肺氣旺盛可抑制心火。
- 土生金,心脾相剋:脾屬土,脾氣過盛可抑制心火。
心與健康
心與五行相生相剋的關係,影響著人體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