捨本逐末:背離根基,追求末流
「捨本逐末」一詞,意指放棄核心要務,而執著於枝微末節。此現象古來有之,歷代史籍中皆有記載。
年代 | 史料出處 | 引文 |
---|---|---|
漢 | 《漢書·食貨志四上》 | 「古之治天下,至孅至悉也,故其畜積足恃。今背本而趨末,食者甚眾,是天下之大殘也。」 |
漢 | 《漢書·食貨志四下》 | 「民心動搖,棄本逐末,耕者不能半,姦邪不可禁,原起於錢。」 |
漢 | 《漢書·魏相丙吉傳·魏相》 | 「民多背本趨末,或有飢寒之色。」 |
晉 | 《後漢紀》 | 「此棄本而就末。」 |
隋 | 《隋書·李諤列傳》 | 「故文筆日繁,其政日亂,良由棄大聖之軌模,構無用以為用也。損本逐末,流遍華壤,遞相師祖,久而愈扇。」 |
五代 | 《唐摭言》 | 「爾後物態澆漓,稔於世祿,以京兆為榮美,同華為利市,莫不去實務華,棄本逐末。」 |
宋 | 《宋書·律曆志中》 | 「捨本即末,爭長短而疑尺丈,竟無時而決。」 |
三國 | 《三國志·魏書·徐胡二王傳·王昶》 | 「人若不篤於至行,而背本逐末,以陷浮華焉,以成朋黨焉。」 |
歷朝歷代,背離本質而追逐表象之舉屢見不鮮,如同:


- 偏重繁複寫作,忽視政策實效。
- 只關注細節條款,卻忘記總體目標。
- 唯利是圖,忽視民生疾苦。
- 沉迷浮華,疏於實務。
- 爭執枝節,忽略核心問題。
- 捨棄根本技能,追求虛華表象。
此類行為皆違反理性思維,最終導致事物發展受阻,乃至衰敗。有鑑於此,明智之舉應是堅守根本,聚焦於核心,謹慎處置末端。切不可輕率地捨棄根基,追逐一時之利。
捨本逐末:忽略核心追求表象勝利
前言
「捨本逐末」一詞意指放棄根本,追求枝微末節。這種行為不僅在個人生活中常見,在社會、企業等面向也屢見不鮮。本文將深入探討捨本逐末的定義、成因、後果,並提出避免之道。
捨本逐末的定義
捨本逐末是指忽略核心本質,轉而追求表象勝利。本質是指事物內在的價值或性質,而表象勝利則是外在的可見成就或讚美。捨本逐末的人往往過度關注外在的華麗外表,而忽略了內在實質的培養。
捨本逐末的成因
捨本逐末的成因眾多,包括:
成因 | 解釋 |
---|---|
社會風氣 | 過度追求物質財富和外在形象的社會風氣會助長捨本逐末的行為。 |
短視心態 | 急於求成的心態會讓人忽視長遠目標,轉而追求眼前的表象勝利。 |
自我膨脹 | 過度自信或自負的人容易認為自己不需要紮實的基本功,導致捨本逐末。 |
逃避痛苦 | 逃避面對核心問題或困難的道路,轉而追求容易取得成就的表象勝利。 |
捨本逐末的後果
捨本逐末的行為將帶來嚴重的後果:
後果 | 影響 |
---|---|
表面繁榮 | 外在的表象勝利可能一時風光,但缺乏內在實力終究難以持久。 |
損害本質 | 長期捨本逐末會損害事物的核心價值或性質,使其失去原有意義。 |
wasted 資源 | 用於追求表象勝利的資源可能會原本可以運用於提高本質的建設中。 |
道德危機 | 過度追求表象勝利可能導致道德敗壞,甚至衍生出貪腐等問題。 |
避免捨本逐末之道
要避免捨本逐末,可以採取以下步驟:
- 釐清核心價值和目標:明確自己的核心價值和長遠目標,避免被外在的表象所迷惑。
- 堅持基本功:紮實打好基本功,奠定穩健的基礎。
- 重視內在實質:培養內在的素養和能力,取代理依賴外在的裝飾。
- 抵制誘惑:抗拒追求表象勝利的誘惑,堅守內心的價值觀。
- 尋求專業指導:如果遭遇捨本逐末的困境,不妨尋求專業人士的指導和建議。
結論
捨本逐末是一種常見且有害的行為,其成因和後果值得關注。透過釐清價值、堅持基本功、重視內在實質、抵制誘惑和尋求專業指導,我們可以避免捨本逐末,奠定穩固的發展基礎。
延伸閲讀…
捨本逐末[正文] – 成語檢視- 教育部《成語典》2020 [基礎版]
捨本逐末- 教育百科| 教育雲線上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