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提出了十項加強措施,以支持患有嚴重精神疾病的精神康復者和其他有心理健康需求的人,包括探索開出副作用更少的新藥的可能性,明確精神科門診新預約等待時間中位數的目標。
心理健康諮詢委員會今晚召開緊急會議,討論如何以更加綜合、安全和全面的方式應對悲劇事件本月 2 日與心理健康有關的事宜向政府提出建議。
會後,醫療衛生局代局長李夏銀會見了媒體。 她指出,在聽取委員會的意見後,政府共提出十項加強措施,使支持更加全面。
在支援患有嚴重精神疾病的精神康復者方面,醫管局會增加人手,讓個案管理計劃的個案經理和重症患者精神障礙患者比例進一步優化為不超過1比例。 同時,醫管局會為有需要的精神科病人探索較新的副作用較少的口服或註射藥物處方,以協助病人更好地依從用藥要求。
醫管局亦會為精神科專科門診的新預約輪候時間中位數訂下明確目標,因為這是第一輪急症。半緊急第二優先案件的平均等待時間不超過一周,半緊急第二優先案件的等待時間中位數不超過 4 週。
在個案跟進方面,當局會優化醫管局與社會福利署之間的溝通,探討更頻繁的信息交流共同跟進個案,以便更全面地評估當事人的醫療、情緒、家庭情況等,從而提供全面和持續的支持。
此外,醫院管理局即將完成《精神健康條例》下的「有條件釋放」機制的檢討,並會就檢討結果作出匯報下個月向委員會提交結果。 政府也將邀請委員會探討“社區治療令”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並向政府提出建議。
在支持其他有心理健康需求的人群方面,各區衛生院將研究開展試點,為有需要的市民提供心理健康評估,與社區機構溝通,配合跟進,儘早轉介高風險個案。
社署會優化綜合社區精神健康中心的服務,包括加強及早識別和及早介入有精神健康需要的人士。 社署亦會探討加強對社區精神健康服務單位社工的培訓,以提升他們處理複雜個案的能力。
醫衛局今年將加快設立心理健康支援熱線,整合不同的心理健康服務,為市民提供即時支援及轉介服務有需要。
當局還將加強對低收入家庭、少數民族家庭等特定群體心理健康需求的支持,及早發現和支持盡快幫扶困難群眾。 醫衛局正積極聯絡民間機構,成立少數族裔人士情緒支援及輔導中心,預計今年可落實。 此外,政府亦會探討利用區域服務及照顧隊的區域網絡和服務經驗參與協助及支援相關工作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