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智慧解決校園創新問題

智慧解決校園創新問題

創新技術的發展是大勢所趨。 教育局在規劃中小學STEAM(科學、技術、工程、藝術和數學)教育時也融入了更多創新學習元素,包括初中發展人工智能課程單元和小學增補編程教育課程單元。既要讓學生具備必要的信息技術知識和技能,又要引導他們逐步建立計算思維,學會解決問題。

2015 施政報告提出普及STEAM學習教育局開辦初中人工智能課程今年上半年的高中 2024 和 25 學年之間的學校收養單位。 課程單元的內容涵蓋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倫理學、計算機視覺、計算機語音和虛擬現實、機器人和人工智能對社會的影響等,中一至中三水平將增加六至七個課時, 每段 01 分鐘。

促進學習的新模式

教育局首席助理秘書長(課程支援)謝婉珍表示,這個單元可以更全面、更系統地促進人工智能的學習。

她說:“人工智能是一個非常熱門的話題,我們希望在單元推出後,學生們能夠了解創新技術對提高日常生活,促進社會經濟發展。”

教育局亦為小學發展高層次編程教育課程單元,涵蓋計算思維的基本概念,包括算法、可視化和自動化,教授學生編程技能並將其應用到日常生活中,例如設計智能家居,以培養計算思維並提高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

本單元也將於上半年推出,適用於110626至20230117115009234的學校 在學年之前通過。 當局還將為教師提供專業培訓,並支持學校採用該課程。

增益班深度培訓

創新科技發展已興盛已久,政府已有計劃,政府資訊科技總監辦公室會在25選出在資訊科技教育方面表現突出的學校,提供充實IT 課程以培養專業人才。

基督教宣道會陳朱素華紀念中學是入選的八所學校之一,學生在初中就掌握了編程技能。

近年來疫情肆虐。 同學們針對社會情況打造了人工智能防疫系統,利用技術識別人像是否佩戴口罩。

同學們動動腦筋,先連接人工智能鏡頭,然後從網上採集人像圖片,訓練人工智能辨別肖像是否戴著口罩。

然後,他們對系統進行了編程,使其在檢測到有人戴著口罩時亮起綠燈,在檢測到有人未戴口罩時亮起紅燈。

中四學生 Min Ta So 每週花大約八小時學習信息技術。 他不僅學習編程和人工智能,還代表學校參加技術競賽。 做一個人工智能係統對他來說並不難。

他說:“人工智能已經融入日常生活,除了人臉識別,還有自動運算、數據分析等,我是非常感興趣,希望深化研究,未來投身於創新科技。”

學技術,練思維

課堂 班主任曾祥君,是學校STEAM教育的統籌人,他認為人工智能和編程是學生參與社會的必備知識,但教學重點不應該放在技術層面,而是培養學生的計算思維。

他解釋說:“計算思維是將問題分解成多個部分並逐步解決它們的技術。 不管學哪種編程語言,開發哪種人工智能,人終有一天會過時,但計算思維永遠不會被淘汰。”

他讚揚香港學生的創意、解決問題的能力和靈活運用科技的能力。知識創造出更多作品,改善有需要人士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