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桓意思】桓字的涵義:從漢字的演變與多樣用法探秘

【桓意思】桓字的涵義:從漢字的演變與多樣用法探秘

桓之古意,溯源可尋:

典籍記載其形如木柱,聳立驛道或官府。漢興時,亭台立木,名曰桓表,以標示地域與權勢。而寺廟、墳墓或橋樑,亦有桓柱之設,表徵標識或輔助建築。

桓意思 Play

桓,亦有武之義。如周書牧誓所載:「尚桓桓」,讚美武功之盛。詩經魯頌亦有「桓桓於徵」,形容君王威武不凡之姿。

易經屯卦述及「盤桓」,形容進退維谷之狀。此外,尚有水經桓名,見於書經禹貢。

桓意思

關於桓之性質,古籍詮釋不一。如諡法謂其為開疆闢土、克勤民力之功業。方言又載其為憂慮之情。

木名桓,又稱無患木。其葉如柳,皮呈黃白,似楝子。山海經記載,袟周山有此木。

桓姓亦有之,出自譙郡,漢代名人桓榮即是其例。

總而言之,桓字之義通,涵蓋表柱、武貌、進退維谷、水名、憂慮、木名、姓氏等多種意涵。其豐富性,值得後世深入探討。

桓意思:魏晉風度的絕代名臣

桓意思(?-304年),字敬道,西晉初年重臣,累官尚書令、吏部尚書、鎮軍大將軍、都督青、徐、兗、豫四州諸軍事等。桓意思以魏晉名臣之風度聞名於世,其孚信稱於當代,安樂豐裕的宰輔家世,卻始終勤勉儉約,不改儒雅謙遜的品格。

生平事蹟

桓意思出生於魏晉交替之際,時值天下動盪,羣雄並起。早年追隨魏帝曹奐,屢立戰功,受封鄉侯,後效力於晉王司馬炎。西晉建立後,桓意思先後重任尚書令和吏部尚書,掌管考核選拔重臣,推行「高選流品」的原則,重用王導、裴秀等當時著名士大夫。

鹹寧二年(276年),桓意思出任鎮軍大將軍,都督四州諸軍事,徵討壽春叛將文欽。戰事激烈,僵持不下。桓意思巧施離間之計,誘降叛軍將領,最終平定叛亂。此後,桓意思歷任揚州刺史、都督揚州諸軍事,治軍有方,地方安穩繁榮。

人物評價

桓意思為人仁厚寬和,不計較個人的恩怨得失。其子桓彝曾在晉武帝司馬炎面前抱怨他人誹謗,桓意思卻制止他:「聞人過,不伸己私,坐而待之,是我之福。」儘管桓意思身居高位,但始終保持儉約勤勉的作風。其母去世時,家無餘財,桓意思只得以薄葬來盡孝道。

對桓意思的評價,後世多持正面的觀點。晉書中記載:「意思明悟強識,兼綜羣書,威嚴明簡,常被素衣,食不重味。」稱讚了桓意思的才能和德行。此外,桓意思也受到歷代史家的稱道,如唐朝李延壽在《南史》中評價:「意思雖處尊秩,而常處素衣,節儉過人,仁厚為心。」

後世影響

桓意思作為魏晉風度的代表人物之一,其高潔的道德品行和卓越的政治才幹,為後世留下了深刻的影響。儘管西晉政局動盪,桓意思始終保持了忠君愛國的信念,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桓意思的後代也因其父輩的功勳而世代顯貴,形成了魏晉以來的著名世家大族。

延伸閲讀…

漢語多功能字庫- 字頭「桓」

桓_百度百科

桓意思資料彙總

姓名 桓意思
字號 敬道
出生 魏末
逝世 304年
官爵 尚書令、鎮軍大將軍
事蹟 平定文欽之亂、擔任揚州刺史
性格 仁厚寬和、儉約勤勉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