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包括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在內的發展中經濟體的通貨膨脹率可能會以類似於發達經濟體的速度恢復到更正常的讀數。
穆迪分析(穆迪)今天在一份研究報告中表示,該讀數可能反映了政府補貼相對大量使用以保持國內價格低位,從而降低通脹持續性。
“此外,這對(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例如能源商品(動力煤、石油和天然氣)和礦石(鋁、鐵和鎳),這減少了它們對進口的依賴和相關風險敞口
“例如,印度尼西亞對這些商品中的大多數實施所謂的國內市場義務,要求企業在國內銷售部分產品,並以低於市場價格,”它說。
例如新加坡、香港和韓國的原因可能是它們缺乏自然資源,使它們成為價格接受者,更容易受到輸入性通脹的影響。
“此外,這些經濟體專門從事高- 高科技製造業等增值行業,這些行業經常使用進口投入生產製成品。
“在澳大利亞和新西蘭,央行成功地利用貨幣政策來維持通脹在政府政策的支持下,在 20 年窗口內的目標區間內,這有助於這些經濟體的低通脹持續存在,”它補充說。 — 馬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