緯度和經度
[經緯度,這些在地球儀上縱橫交錯的假想線,早已存在於人類文明千年之久,扮演著測量地球位置和計算時差的重要角色。][緯度,這些環繞地球的橫線,以赤道為基準,向南北兩極延伸;經度,則是由地球兩端連接起來的等長圓弧線,以英國格林威治天文台作為基準點。]


經度
經度表示東西方向的位置,以無數條由地球兩端串連起來的等長圓弧線為特徵,以子午線為中心點。向右為東經,以「E」表示;向左為西經,以「W」表示。地球被格林威治天文台的一條經線劃分為東西兩半,此處為0度。最大經度為180度,也是國際換日線,用於計算不同時區的時間差異。地球自轉一圈需要24小時,每小時轉動15度,全球24個時區由此而來。
緯度
緯度與太陽距離有關,以赤道為基準羅列,從赤道線的0度延伸到南北極的90度。赤道線的計算基準是與北極星相對的角度。北半球為北緯,以「N」表示;南半球為南緯,以「S」表示。赤道距離太陽最近,因此温度最高,越往兩極温度越低。南北半球夏冬兩季相反,也與太陽照射時間不同有關。
台灣座標
台灣位於東經120度至122度,北緯22度至25度。北迴歸線穿過台灣,屬於亞熱帶國家,自然環境與高緯度國家相異。
屬性 | 數據 |
---|---|
經度範圍 | 東經120度至122度 |
緯度範圍 | 北緯22度至25度 |
時區 | GMT+8:00 |
經線是什麼?
經線是繪製在地球儀或世界上的一系列假設半圓形大圓,垂直於赤道,連接地球南北兩極。它們用於測量東西方的地理位置,也被稱為經度線。
定義
經線是從北極到南極,經過地球上所有地點的一系列半圓形大圓線。所有經線在兩極相交,並與赤道成直角相交。
用途
經線的主要用途是確定地點的地理位置。通過使用經線,可以確定一個地點東西方向的位置,即經度。經度以度、分和秒表示,其範圍從東經 0° 到西經 180°。
經線的性質
- 平行於彼此:所有經線相互平行,不會交叉。
- 半徑相等:所有經線的半徑都相等於地球的半徑。
- 長度相等:所有經線的 długości都是相等的,約為 20,003 公里。
- 首經線:格林尼治經線(東經 0°)是國際公認的地球上所有經線的起點。
赤道與經線
赤道是地球上的一個假設圓圈,將地球劃分為北半球和南半球。赤道與所有經線垂直相交,並且是測量緯度的參考線。
經緯網
經線與緯線(平行於赤道的假設圓圈)共同組成了地球表面的經緯網。經緯網可以幫助精確確定地球上位置。
經線 | 經度 | 意義 |
---|---|---|
格林尼治經線 | 東經 0° | 國際日期變更線的參考點 |
東經 180° | 東經 180° | 國際日期變更線 |
西經 120° | 西經 120° | 標準時間 UTC-8:00 |
西經 60° | 西經 60° | 標準時間 UTC-4: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