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釋哥舒:指哥舒翰,是唐玄宗的大將,突厥族哥舒部的後裔。哥舒是以部落名稱作為姓氏。][註釋臨洮:位於甘肅省定西市,古代是通往西域的要衝。]
哥舒翰讚歌


「北斗七星輝耀夜空,哥舒翰執劍守疆土。」這句詩以高懸的北斗星喻指哥舒翰的崇高威望。
「至今胡人窺伺牧馬,不敢逾越臨洮邊境。」哥舒翰威名赫赫,威懾蠻夷,保護邊民安寧。
這首民謠歌頌了大唐名將哥舒翰的豐功偉績,他是抵禦吐蕃入侵的堅強後盾。在他的領導下,西北邊疆得以安定,百姓免於戰火之苦。
詳細事蹟
事件 | 時間 | 結果 |
---|---|---|
哥舒翰任安西節度使 | 天寶年間 | 掌控廣袤邊疆 |
平定吐蕃入侵 | 天寶十二載(753年) | 大破吐蕃,守護邊境 |
擊退吐蕃進攻 | 多次 | 吐蕃威脅消除,邊境安寧 |
詩歌特點
- 內容樸實,語言平易近人。
- 格調典雅,又不失民歌的風韻。
- 音律和順,朗朗上口,表達了百姓對哥舒翰的愛戴和感激之情。
西鄙人:邊陲世界的居民
引言
在古代中國,”西鄙人”是一個籠統的術語,用於指稱中原境外西方邊陲地區的居民。儘管這些地區地理位置、民族構成和文化習俗各不相同,但它們在中原王朝的視野中卻被視為一個整體,與文明中心的”東夷”、”南蠻”、”北狄”並列。
西鄙人特徵
特徵 | 敍述 |
---|---|
地理位置 | 主要分佈在甘肅、陝西、寧夏、青海等西部地區 |
民族構成 | 以羌人和漢人為主,此外還有鮮卑、烏桓等遊牧民族 |
文化習俗 | 遊牧為主,兼有農業和手工業,習俗與中原地區不同 |
服飾裝扮 | 衣著簡便,以皮毛和羊毛為主要材料 |
軍事能力 | 擅長騎射,騎兵部隊彪悍勇猛 |
西鄙人與中原王朝關係
西鄙人與中原王朝的關係複雜多變。一方面,作為邊陲地區的居民,他們經常受到中原王朝的武力威脅和侵擾;另一方面,他們也與中原王朝進行經濟和文化交流,並在某些時期成為中原王朝的盟友或藩屬。
西鄙人的地位
在中原王朝的傳統儒家思想中,西鄙人被視為”蠻夷”,地位低下。他們被認為是未開化的野蠻人,缺乏禮儀廉恥。這種偏見影響了中原王朝對西鄙人的政策,也導致了西鄙人與中原王朝之間的衝突與緊張關係。
西鄙人的影響
儘管被視為”蠻夷”,但西鄙人對中原王朝的歷史也產生了重要影響。他們為中原王朝提供了優良的戰馬和牛羊,促進了邊貿的發展。此外,他們獨特的文化習俗也給中原王朝帶來了一些新鮮元素,豐富了中國文明的多樣性。
結論
“西鄙人”是一個複雜多元的概念,其涵蓋了西部邊陲地區的各種民族和文化。他們與中原王朝的關係既有爭鬥,也有交流。儘管被視為”蠻夷”,但他們對中原王朝的歷史進程仍然發揮了不可忽視的作用。
延伸閲讀…
哥舒歌原文、翻譯及賞析
西鄙人_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