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探索馬來西亞地下音樂亞文化曾經不為人知的方面
自從大眾媒體開始主導這個行業以來,人們聽音樂的方式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人們可以看到流行歌曲、當代音樂和現代、更具創新性的流派,如 K-pop,幾乎可以在各種形式的社交媒體中聽到,包括音樂流媒體應用程序。
儘管如此,馬來西亞地下音樂文化是一個鮮為人知的現象,很少有人聽說過。 馬來西亞成熟的、專業化的地下文化被稱為馬來西亞獨立(indie)或城市音樂界,並在 1990 後期達到了鼎盛時期。
現在不難確定“地下音樂”一詞的確切含義。 地下音樂人需要很大的創作自由,不要過度依賴主流媒體。
在馬來西亞,主流音樂是指與大唱片公司簽約的表演者,製作商業流行音樂,而地下媒體則專注於亞文化。
地下音樂包括流行音樂中很少聽到的風格和亞流派,無論是流行音樂、技術、搖滾、金屬還是爵士樂。
馬來西亞的地下舞台以偏愛搖滾音樂的吉他為主的樂隊為主,但也有其他受各種音樂影響的樂隊,如嘻哈、電子樂和舞蹈,可以在現場聽到。
這個本地場景中的大多數音樂家都是自組織的、以 DIY 為重點的樂隊或集體,他們強調集體製作、分享和享受音樂。
在過去的二十年中,技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在當今的數字世界中,專業網站和其他在線平台比比皆是。 地下藝人現在可以在這里通過主要在社交媒體上在線分發他們的專輯、演出、場地和業務來推銷他們。
歷史
它又回到了中期1980 英美音樂和雜誌如 NME 進入馬來西亞並在全國催生了新一代的重金屬和朋克樂隊。
地下亞文化傳播積極、平等的社會理念,為年輕的馬來西亞人提供了另一種選擇。
到已故的 1990 年代,吉隆坡現在-歷史悠久的中央市場已成為許多年輕的多民族馬來西亞藝術家和音樂家的中心,他們厭倦了馬來農村日益保守的態度。
這些第一批樂隊在馬來西亞享受著音樂自由的尾聲,在那裡,長發、破洞牛仔褲穿著“墊子搖滾樂手”(馬來硬搖滾樂迷和音樂家)像 Search 和 Wings(馬拉 ysian hard rock band) 在 1980 年代在馬來西亞大受歡迎。
他們在吉隆坡的許多體育場都賣光了他們的混音悠揚的歐洲硬搖滾和馬來語歌曲,吸引了來自不同背景的歌迷。
然而,介於 2001 和 2006,潮流改變了。 這種流派的粉絲被越來越多的宗教權威稱為“撒旦黑金屬愛好者”,音樂家被指控“自由通姦和褻瀆古蘭經”,他們的音樂被靜音。
換句話說,馬來媒體誇大了音樂活動中發生的事情,因為歇斯底里,沒收專輯和取消音樂會。
隨著時間的流逝,這種流派開始了重新回到現場,儘管比以前低調了很多。 就在那時,Hujan 和 Meet Uncle Hussain 等著名搖滾樂隊出現在現場,再次將這一流派引入現代粉絲群。
觀眾接受度
即使出現了新技術和音樂表演方式對材料的可接受性,地下音樂和演出繼續蓬勃發展。 它的特別之處在於它被大多數人接受並變得更好。
Hayley 的 Komet 樂隊的吉他手 Aniq Ammar Ekhwan 指出,地下表演者旨在傳達他們的想法和情感,觀眾也是如此。
“過去,人們只會參加他們最喜歡的類型的節目,但現在節目本身由不同的流派組成,它們都融合在一起,”他說。
“在這裡,藝術平等的概念被和諧的概念平衡和中和。 ”
Aniq 相信這種對地下活動和文化的健康人群支持將繼續存在,如果這種言論自由繼續蓬勃發展,未來是光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