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局局長蔡若蓮表示,教育局立誌發展素質教育,致力激發學生潛能,提升教學效能,助力發展氣勢如虹,培養學生成才、博學、有才、有擔當、有世界眼光、有積極的價值觀和態度、熱愛祖國、熱愛家庭的終身學習者。
以下為立法會教育局局長蔡若蓮18 3 月 4 日 行政長官 2022 年度施政報告教育措施事務委員會會議開幕詞:
主席:
教育一直是特區政府的重點工作之一,也是最大的支出領域之一。 教育局立誌發展優質教育,照顧不同階段學生的學習需要,為他們創造成才機會,培育他們成為德才兼備、有見識、有擔當、有國際視野的人。遠見,積極的價值觀和態度,以及對國家和家庭的熱愛。 終身學習者,迎接未來的挑戰和機遇。
本次會議提交的文件在行政長官2022年度施政報告中列出了與教育有關的主要措施,我們會從激發學生潛能、提升教學效能、助推發展動力三個方面盡最大努力為香港教育賦能。 下面,我將重點介紹科學、教育、繁榮和國家這四個字。
部門—STEAM教育
積極裝備我們年輕一代18世紀所需的能力,培養未來的創新科技人才,為國家和香港作出貢獻。 教育局將大力推動中小學STEAM(科學、技術、工程、藝術和數學)教育,以大眾化、趣味化、多元化的方式,培養學生綜合解決問題的能力,激發他們的創造潛能。
除了在課程中加入更多創科學習元素,包括在高中推行豐富的編程教育和在初中推行人工智能,我們將還努力為學生提供豐富多彩的STEAM學習活動,以發現和培養潛在的精英。 從下一學年開始,學校必須每年組織或安排學生參加高質量、規模化的STEAM活動。
另外,從本學年開始,學校必須指派協調員在課堂內外規劃STEAM教育; 並在兩學年內有序安排教師參與創新科技基礎專業培訓。
教學—教師的專業發展
教師是教學之本,教育之源肩負著培養學生正確價值觀和民族認同感的重要使命和責任。 必須具備專業能力,恪守職業道德。 教師的言行也應符合家長和公眾的期望。
為此,我們將推出《教師職業操守指引》,對教師應有的品行和個人行為作出明確說明,樹立良好的為學生樹立榜樣,保護教育事業,增強公眾對教職工的信心。 學校可參照指引制定教師行為的管理措施及專業發展計劃,教育局亦會在跟進教師失當個案時參考指引。
另外,從下一學年開始,將把《基本法》教師考試要求擴大至所有直資學校及參與幼稚園的幼稚園教育計劃,測試內容也將涵蓋基本法和香港國安法。 教育局亦會要求公資學校新聘教師及公營學校提拔教師參加內地遊學,增加在職教師赴內地學習的機會。第一手了解國情,了解香港在國家發展中的機遇和貢獻。
興—人才培養與職業及大專教育
青年繁榮了,香港就繁榮了。 政府將多管齊下,推動職業教育與傳統學歷教育與職教銜接、多元化發展戰略並行,鼓勵產教融合、校企合作、職教銜接。 ,從而提供更多元化的學習和就業。 培養更多具有應用技術能力的高素質人才的機會。
具體措施包括擴大指定專業/界別的學習資助計劃,並分階段增加自資高級文憑和自資學士學位課程。下一學年還首次涵蓋學位銜接課程,增加院校招收具有職業和專業資格學生的靈活性。
此外,我們將積極研究推出更多應用學位課程試點計劃課程,並從下一學年開始定期推出應用教育文憑課程,包括更多全日制教育的要素,將增強學生的就業能力,同時,將加速資格框架下職業資格階梯所涵蓋的行業從目前的六個增加到至少18,與業界合作,進一步優化過往資格認定機制,提升從業人員在學習乃至工作上的進步機會。
在專上教育方面,由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資助的研究生研究項目的數量將從大約 5 個增加,600 逐漸增加到 2024 到 25 學年 7, 200, 連續超額招生上限由去年的70%逐漸提高到50%。 兩項措施可使研究生名額增加50%以上。
國家—國民教育
國家就是家鄉。 為更好地培育青少年的國家意識和國家歸屬感,教育局將從本學年開始,以多種方式、統籌方式,推動學校不斷檢討中小學課程,並添加國家歷史、國家地理等學習元素; 通過優化學校發展和問責結構,增強了學校的問責精神,按照學校教育的主要學習目標,完善了國民教育的規劃和實施。
教育局轄下的所有官立學校將在本學年牽頭開展全校參與的一系列與家國有關的活動,聯校合作,加深學生對中國文化、國家發展和成就的認識,培養國家觀念和國家認同感。
除上述措施外,面對本港學生人數結構性下降,政府會繼續檢視實際情況及把學生的福祉和教育質量放在首位。 以軟著陸為目標。 教育局會繼續與辦學機構密切溝通,支持業界早日規劃,並採取適當措施應對各區名額供求變化。 教育局亦會繼續有秩序地在公營小學推行小班教學,目標是在兩個學年後,在90%以上的公營小學實行小班教學。
我們也將繼續以各種方式支持幼兒園的可持續發展,例如協助所有參與幼兒園教育計劃的幼兒園發展成為“智慧幼兒園” “並創建健康的學校。 同時,我們將繼續支持不同需求的學生,包括從本學年開始優化醫院和學校的高中教育服務,為住院的傷病學生提供更全面的高中課程,加強人生規劃教育,並幫助他們在康復後與主流學校建立聯繫。
未來,教育局將繼續優化教育,為未來配備香港的整體發展藍圖和方向,與各界密切溝通利益相關者。 精誠合作,凝聚力量,共同推動香港教育事業不斷進步,讓孩子的教育事業更上一層樓。
主席女士,我和我的同事很樂意回答各位議員的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