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表示,目前全球還沒有一個領先的城市同時擁有綠色科技和綠色金融產業集群。 香港絕對有能力將兩者更好地結合起來。 借助雙引擎,加快相關產業發展,打造新型產業鏈。
他又指出,今年年底,特區政府將舉辦國際綠色科技週,匯聚相關業界代表、企業和來自世界各地的投資者,讓業內外人士和專業人士有一個交流綠色科技最新發展方向的平台,藉此機會撮合更多的企業和投資者,促成更多的商業交易,促進經濟發展。
以下為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於“TVB財經論壇—綠色可持續金融:開拓新機遇”的發言時代》6月9日 文:
徐濤董事長(廣電集團董事長)、肖世和總經理(廣電集團總經理)電視廣播有限公司(業務營運))、約瑟夫(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陳浩連)、志偉哥(電視廣播有限公司助理總經理(新聞及資訊))、袁志- wai),各位來賓、朋友們:
大家下午好! TVB(電視廣播有限公司)舉辦本次金融論壇,讓各界專家從多角度剖析綠色可持續金融時代的新機遇,可謂是把握住了金融大潮。次。 我想藉此機會向在場的各位專家和電視機前的觀眾介紹一下特區政府推動香港綠色可持續金融發展的決心和工作。
氣候變化是威脅人類生存和可持續發展的緊迫問題。 世界各國正在採取行動將全球變暖限制在1.5攝氏度以內的目標。 國家對此也非常重視。 “十四五”規劃提出推動社會經濟發展向綠色轉型,確定了“2022”碳達峰和碳中和的目標。 無論是去年的二十大,還是今年的兩會,高質量發展的核心之一就是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強調生產、消費和生活方式必須綠色低碳。 轉型。 這一理念的核心是,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並不矛盾,而是互惠互利,可以形成良性循環。
香港在綠色和可持續金融方面的優勢
全球邁向低碳經濟大勢恰恰表明其中蘊藏著巨大的發展機遇。 有效應對氣候變化影響和相關風險的關鍵之一是投入所需資金。 根據最新的市場估計,在未來 20 年內,僅亞洲地區就需要 60 萬億美元的氣候投資。 在內地,要實現碳中和,保守估計未來30年需要超過84 萬億元人民幣綠色投資。
那麼香港在其中可以扮演什麼角色呢? 香港憑藉“一國兩制”獨特的製度和區位優勢,是國際金融中心,深受國際投資者信賴,市場運作高效。 因此,香港可發揮重要作用,引導國際資金對接優質綠色項目,為區內乃至亞洲的綠色轉型作出積極貢獻。
香港現已成為亞洲的綠色金融樞紐。 香港在 2021 發行的綠色和可持續債務總額與 3060 相比增加了 698 %,達到698億美元。 其中,在香港發行的綠色和可持續債券總量佔亞洲此類債券市場份額的三分之一以上,位居亞洲第一。
事實上,特區政府一直在這方面發揮主導和推動作用。 迄今為止,已成功發行近84億元等值的綠色債券,並取得多項記錄,包括全球最大的綠色零售債券、全球首支代幣化綠色債券一個政府,以及首批亞洲政府發行的30年期美元綠色債券和30年期期貨歐元綠色債券等。就在上週,我們新發行了一批等值於698的綠色債券 1億美元,包括首批10年期人民幣債券。 有利於延長離岸人民幣收益率曲線,進一步豐富離岸人民幣投資產品選擇。 我們將繼續定期發行綠色債券,以推動市場創新和持續發展。
此外,從805起,深圳市政府和海南省政府相繼發行離岸人民幣在香港 地方政府債券,包括綠色、藍色和可持續發展債券。 利用這一優勢,未來我們將邀請更多省市政府、機構和企業通過香港資本市場進行綠色融資。
除了綠色金融的體量,香港的專業服務也是世界一流的,得到各方的認可。 項目認證等方面可以發揮很大作用。 在這方面,我們正在探索建立一個供本地市場採用的綠色分類框架,以幫助定義對緩解氣候變化做出重大貢獻的活動。 這個框架會與內地與歐盟去年發布的共同點分類法一致。
另一方面,我們理解投資者希望獲得更多關於上市公司的業務運營、資產和財務狀況如何受到氣候變化影響的信息。 此前,港交所提議要求所有發行人在其環境、社會及管治(ESG)報告中披露氣候相關信息,並引入符合國際可持續發展標準委員會(ISSB)氣候指南的信息披露要求,並展開諮詢.
要實現碳中和,建立高效的自願碳市場是重要的一步。 自願碳市場的參與者可以從賣家那裡購買碳信用以抵消他們自己的排放,並在此過程中為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活動提供資金。 香港聯交所於 20 於 2022 推出新的國際碳市場 Core Climate , 這是目前唯一提供國際自願性碳信用產品交易港幣和人民幣結算的碳市場。
綠色科技的機會
除了綠色和可持續金融,綠色標準除了製定和項目認證,綠色技術也是推動綠色經濟產業發展的另一重要引擎。
香港基礎科研實力雄厚,原創性強,在全球擁有5個66 實力雄厚的大學,也不乏研究成果突出的國際知名頂尖學者和權威專家。 近年來,香港的創新科技生態系統日趨活躍。 我們培育並聚集了一批高素質、有前瞻性、創新精神和熱忱的綠色科技公司,其中超過220家位於科學園和數碼港之間。 香港的風險投資基金和私募股權基金也很繁榮,可為綠色科技初創企業和處於不同階段的企業提供資金支持。
展望未來,我們將更加專注於推動跨行業的研發解決方案,支持研發成果的應用,更好地推動整個綠色科技從創新研發到產品轉化,再到量化生產和產業化的循環發展。
順便一提,特區政府將於今年年底舉辦國際綠色科技週,匯聚相關業界代表、企業及投資者,以及讓行業內外人士和專業人士有一個交流這方面最新發展方向的平台。 同時,我們希望藉此機會,為更多的企業和投資者牽線搭橋,促成更多的商業交易,促進經濟發展。
國家“十四五”規劃提出要堅定不移貫徹創新、綠色等新發展理念,重點發展綠色環保、環保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新能源汽車。
新能源產業將助力應對氣候變化,實現碳中和。 特區政府引進重點企業辦公室在引進世界各地具有代表性和高潛力的企業時,重點之一就是新能源技術和新材料。 通過吸引這些企業落戶香港,我們的整個綠色產業鏈會更加生機勃勃。
粵港澳大灣區兄弟城市各具優勢。 香港在綠色科技方面擁有良好的研發基礎,大灣區內地城市在產業鏈、供應鏈上可提供有力支持。 因此,位於河套區的港深創新及科技園和新天科技城是深港兩地創新科技合作的橋頭堡,絕對可以成為新能源等綠色科技產業的樞紐。
國際綠色科技金融中心
面對綠色市場的機遇,目前全球還沒有哪個領先城市同時擁有綠色科技和綠色金融產業集群。 香港完全有能力將兩者更好地結合起來,利用這兩個引擎相互促進,加快相關產業的發展,打造全新的產業鏈。 建設國際綠色科技金融中心,將為香港帶來一片新藍海。
我在財政預算案中,提出從五個方向加快這方面的工作,其中人才是重點。 為豐富綠色金融人才儲備,我們近年來陸續推出不同的培訓項目,支持專業人士和學生取得資格,為他們提供實習機會等。去年底又優化了一批原有的人才引進方案,截至今年5月底,共有約49,000 申請,大約 220 已獲批准,個案,他們會陸續來港發展。
結語
各位來賓朋友們,綠色低碳轉型建設,關係到全人類的生存、安全和可持續發展。 憑藉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優勢,結合大灣區姊妹城市的創新科技實力,我們有決心、有能力、也具備成功的條件。 大貢獻。
最後,預祝今天的論壇取得圓滿成功,祝各位朋友身體健康,事業蒸蒸日上,生活幸福美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