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樓公共區域擺放物品之法規規範
行為 | 適用條例 | 罰則 |
---|---|---|
於公共區域擺放雜物 | 公寓大廈管理條例第16條第2項 | 新台幣4萬元以上、20萬元以下罰鍰 |
違反公共區域擺放物品規定 | 公寓大廈管理條例第49條第1項第4款 | 連續處罰 |
案情:


A女居住的社區大樓每層有三户,設有樓梯間、電梯間及公共區域。A女欲在自家門口放置僅有腳踏墊的物品,且不影響其他住户及逃生動線。
法律見解:
根據《公寓大廈管理條例》,樓層公共區域屬「小公」範圍,不得私自佔用,而住户於公共區域擺放物品可能對他人造成危險。因此,A女的行為違反《公寓大廈管理條例》第16條第2項規定,可由主管機關處以新台幣 4 萬元以上、20 萬元以下罰鍰。此外,依據《公寓大廈管理條例》第49條第1項第4款規定,違反公共區域擺放物品規定者,得連續處罰。
結論:
鑑於《公寓大廈管理條例》規定嚴格,公共區域禁止私人佔用,因此,儘管腳踏墊不影響動線,但基於消防安全考量,A女的行為仍屬違規。建議住户遵守社區規約及法規規定,避免在公共區域堆置私人物品。
鞋櫃放門外法規
鞋櫃放門外法規是什麼?
鞋櫃放門外法規,又稱「鞋子外置規範」,是針對鞋子擺放所制定的法規,規範鞋子擺放的位置和方式,以維護公共區域的整潔美觀和居住安全。
規範內容
鞋櫃放門外法規通常包含以下內容:
項目 | 規定 |
---|---|
鞋櫃擺放位置 | 限置於住户門外或專屬公共區域 |
鞋子擺放方式 | 鞋子須整齊收納於鞋櫃中,不可凌亂外置 |
禁止擺放物品 | 鞋櫃外禁止擺放其他雜物 |
環境衞生 | 鞋櫃周圍應保持整潔,不可堆放垃圾 |
目的是什麼?
鞋櫃放門外法規的目的在於:
- 維護公共區域美觀:鞋子外置經常造成雜亂、髒汙,法規規範有助於改善公寓大樓、社區的整體環境。
- 防範居家安全:鞋子外置容易被竊取或作為藏匿處,法規可提升居家安全。
- 避免過敏、異味:鞋子外置容易孳生細菌、黴菌,造成過敏或異味等健康問題,法規有助於防範這些問題。
- 提升居住品質:整齊美觀的環境有助於提升居住品質,讓住户感到舒適安心。
法規罰則
違反鞋櫃放門外法規的罰則依各地方政府而異,可能包括:
- 勸導:管理員會或社區保全會進行勸導,要求住户改善。
- 罰款:未改善者可處以罰款,金額從數百元到數千元不等。
- 移送投訴:社區自治組織或政府機關可對屢勸不聽者進行移送投訴,嚴重者甚至可能遭刑事責任追究。
注意事項
執行鞋櫃放門外法規需注意以下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