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曜名稱 | 西方對照星體 | 梵文 | 粟特文 | 波斯文 | 中文 | 動詞形式 | 動詞含義 |
---|---|---|---|---|---|---|---|
日曜 | 太陽 | Aditya | Ādī | Ād ūr | 日 | 照臨 | 發光 |
月曜 | 月亮 | Candra | Mōn | Māh | 月 | 照臨 | 沐浴 |
火曜 | 火星 | Mangala | Waxš | Behrām | 火 | 燃燒 | 發火 |
水曜 | 水星 | Budha | Tīry | Tīr | 水 | 流淌 | 奔流 |
木曜 | 木星 | Brhaspati | Spandarmad | Mehr | 木 | 生長 | 繁榮 |
金曜 | 金星 | Sukra | Xwar | Nāhid | 金 | 發亮 | 閃爍 |
土曜 | 土星 | Sanaiścara | Šanbay | Kaywān | 土 | 鎮壓 | 覆蓋 |
七曜,意指「具有光芒,照耀的意思」,在遠古時期,人們將太陽、月亮與五顆肉眼可見的行星統稱為七曜。在漢字文化圈中,七曜與星期相結合,形成了一週七天的概念。


二世紀時,中國曾出現過「七曜曆」,但未確定是否包含「七曜記日法」。八世紀時,摩尼教徒將「七曜記日法」傳入中土,但這並未在當時的中國曆法中普及流行。
在日本,七曜之名延續使用,稱呼一週中的七天。通常日曆上,日曜日會置於月曜日之前,這是由於傳統中國曆法中,將太陽尊為萬物之始,而日本沿用了這種排法。
清末,袁嘉穀主張使用「星期」一詞取代「曜日」與「禮拜」,儘管當時不少資料認為這是袁嘉穀提出的詞彙,但從歷史記載來看,袁並非該詞的創制者。
現代漢語中,星期一到星期六的稱呼,就是源自七曜之名。其中,星期一對應月曜,星期二對應火曜,星期三對應水曜,星期四對應木曜,星期五對應金曜,星期六對應土曜。而星期日,則相對應於日曜日,但為了與西方「禮拜日」的説法相符,故又稱為星期日。
受中國文化影響,日本沿用七曜之名稱呼一週中的七天。朝鮮半島也曾使用七曜日,但官方並未認可。越南不使用漢字意義上的「星期」説法,而採用其他名
金木水火土 星期 日本文化中的五行與七曜
五行説與日本文化
五行説是一種起源於中國的古代哲學理論,它將宇宙萬物分為金、木、水、火、土這五種基本元素。
日本文化深受五行説影響,並將其融入傳統文化中。根據五行理論,這五個元素相生相剋:
相生 | 相剋 |
---|---|
金生水 | 水克火 |
水生木 | 木克土 |
木生火 | 火克金 |
七曜説與日本文化
七曜説源自於古巴比倫,將一週七天分別與太陽系中的七顆星球相連。
日子 | 星球 |
---|---|
日曜日 | 太陽 |
月曜日 | 月亮 |
火曜日 | 火星 |
水曜日 | 水星 |
木曜日 | 木星 |
金曜日 | 金星 |
星期六 | 土星 |
日本文化中也採用了七曜説,並將其與五行説結合起來,形成五行與七曜相互作用的體系。
五行與七曜的對應關係
五行 | 七曜 |
---|---|
金 | 金曜日 |
木 | 木曜日 |
水 | 星期二、星期六 |
火 | 火曜日 |
土 | 星期六、星期日 |
五行與七曜對日本文化的影響
五行與七曜的對應關係對日本文化產生了深遠影響:
-
姓名取名:日本人為孩子取名常考慮孩子的出生日期,將其與五行和七曜對應的幸運元素結合起來。
-
建廟選址:傳統日本建築中,寺廟和神社的選址也考慮到五行和七曜的吉凶方位的影響。
結論
五行説和七曜説作為古代東方哲學的重要概念,深深影響了日本文化。它們的結合形成了一套獨特的體系,體現在日本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從姓名取名到建廟選址,從飲食習慣到健康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