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坑地區的歷史與地理
引言
深坑,因其地形狹長、形似簪纓,故舊稱「簪纓」,象徵高官顯赫。後因原住民出草屠殺,獨深坑地區倖免,遂得名「深坑仔」,因其四面環山,宛若深坑。


歷史演變
清代,深坑屬拳山堡,後改稱文山堡。乾隆時期,許宗琴開墾深坑,其後萬順寮成為開墾中心。安溪移民湧入後,沿河拓墾,並以楓子林渡口作為貨物集散地。日治時期,深坑成為大文山區的政治中心。
地理概況
深坑位於台北盆地南緣,雪山山脈南港丘陵地環繞,景美溪流貫其中,地勢東高西低。氣候屬副熱帶季風氣候,高温多濕。
人口統計
根據新北市政府民政局統計,2023年底深坑區人口約2.4萬人,埔新裏與阿柔裏人口數量最多與最少,分別為6,481人與604人。
行政組織
深坑區公所為新北市政府在深坑區的派出機關,由市長任命的區長領導,設有4課3室等7個內部單位。
參考資料
項目 | 資料來源 |
---|---|
人口統計 | 新北市政府民政局 |
行政組織 | 深坑區公所 |
深坑 意思:地名、地質和旅遊勝地
深坑,意指地勢陡峭、凹陷的區域,通常是指由侵蝕或地質活動形成的深谷或峽谷。在中文語境中,「深坑」一詞不僅指地理特徵,還具備特定的地名和文化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