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七月鬼門開關時間與由來
引言
農曆七月,民間俗稱「鬼月」,是一個備受關注的月份。本文將探討鬼門開關時間、名稱由來,以及相關傳説和習俗,旨在釐清迷霧、破除恐懼。


鬼門開關時間
今年農曆七月初一為國曆 8 月 4 日(星期日),鬼門開關時間為:
事件 | 時間 |
---|---|
鬼門開 | 8 月 3 日 23:00 |
鬼門關 | 9 月 2 日 |
鬼月名稱由來
對於「鬼月」一詞的由來,有多種説法:
説法 | 説明 |
---|---|
朱元璋説 | 明太祖朱元璋為壟斷七月祭祀吉日,派人散佈七月為「鬼月」的謠言。 |
天子喪葬説 | 商曆七月為天子下葬吉月,因此流傳「鬼月」之稱,實為「七個月」非農曆七月。 |
現代產物説 | 「鬼月」一詞並未見於中國傳統文獻,而是近代移民社會的產物,因死傷眾多而形成普度亡靈習俗。 |
鬼月習俗
中元節是鬼月的傳統節日,起源於道教,後與佛教融合。相傳中元節鬼門大開,遊魂野鬼會來到人間,因此民間有祭祀先祖、普度亡靈、燃放河燈等習俗。
鬼月禁忌
民間傳説鬼月期間多有禁忌,例如:
禁忌 | 説明 |
---|---|
避免夜遊 | 夜間遊走容易招惹鬼魂。 |
不吹口哨 | 夜晚吹口哨會引來鬼魂。 |
勿曬衣物 | 夜間晾曬衣物容易晾乾「魂衫」,招惹鬼魂附身。 |
結論
鬼月並非恐怖的月份,而是傳統習俗在移民社會的轉化。瞭解其由來和意義,有助於破除恐懼,弘揚傳統文化。
農曆七月八日:浴佛節的傳承與習俗
農曆七月八日為佛教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又稱「浴佛節」。起源於印度,相傳在釋迦牟尼佛降誕七日後,九龍吐出香湯為其沐浴淨身,因此佛教弟子在這天會舉辦浴佛儀式,紀念佛陀的誕生和淨化自身身心。
浴佛節習俗
地區 | 習俗 |
---|---|
台灣 | 寺院舉辦浴佛法會,信徒以鮮花、水果供奉佛像,同時誦經、唸佛,並參加齋飯。 |
中國 | 在大寺院舉行盛大的浴佛儀式,信徒用淨水或花瓣淨浴佛身,祈求消災祈福。 |
日本 | 以甘茶或花水浴佛,象徵淨化身心,去除煩惱雜念。 |
韓國 | 寺院舉行浴佛法會,以香水淨浴佛身,祈禱消災除難,帶來好運。 |
浴佛節意義
浴佛節除了紀念佛陀降生外,還有以下的意義:
- 淨化心靈:以淨水沐浴佛身,象徵淨化自身的污垢與煩惱。
- 感恩報德:表達對佛陀的恭敬和感恩,回饋其教化恩德。
- 祈福消災:祈求佛陀庇佑,消災避禍,帶來平安吉祥。
- 傳承佛法:透過浴佛儀式,讓更多人瞭解佛陀教化和慈悲精神。
農曆七月八日的傳説與禁忌
傳説:
- 相傳農曆七月八日為「水鬼節」,水鬼會出來遊蕩覓食,因此民間有「頭七月半鬼門開,尾七月半鬼關閉」的説法。
- 傳説中,農曆七月八日也是地府「牛頭馬面」的生日,人們會準備牲禮祭拜,祈求平安。
禁忌:
延伸閲讀…
七月初八-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2023農曆七月禁忌!鬼門開、中元節到不做18件事趨吉避兇
- 避免晚上在水邊或偏僻處活動,以防水鬼纏身。
- 禁止嬉鬧、游泳或夜遊,以免招惹不潔之物。
- 不宜殺生或剪刀,避免造成業障。
- 忌諱晾曬衣物,以免招引遊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