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房、屋”的差異您瞭解多少?
兩岸建築計價單位大不同:棟、幢傻傻分不清楚?
近年來,兩岸在建築物的計價單位上出現了分歧,引發了不少討論。究竟”棟”和”幢”有什麼區別?計價單位的改變會帶來哪些影響?


“棟”和”幢”都是用於描述建築物的單位,但其含義並不相同。根據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1條四十二項規定,”幢”是指地面層以上結構獨立、不與其他建築物相連,地面層以上其使用機能可獨立分開的建築。”棟”則是指以具有單獨或共同之出入口並以無開口之防火牆及防火樓板區劃分開的建築。
以常見的公寓集合住宅為例,1幢內可區分為3~8棟,而每棟每層又常有2~3户。若以12樓集合住宅、每層3户計算,其單棟之樓地板面積很容易即超出3,000平方公尺;而單幢若包含4棟計算,則單幢樓地板面積即可能達12,000平方公尺以上。
兩岸建築計價單位由”棟”變為”幢”,意味著計價範圍的擴大。這可能導致工程費用大幅增加,從而影響相關政策的推行。同時,計價單位的混淆也會造成誤解,不利於工程招標和成本核算。
因此,釐清”棟”和”幢”的區別,並建立統一的計價標準至關重要。這不僅有利於工程建設的順利進行,也有助於避免不必要的糾紛和損失。
語言 | 房 | 屋 |
---|---|---|
普通話 | 小概念 | 大概念 |
粵語 | 大概念 | 小概念 |
1000字文章 – 分析建築密度與棟幢設計
隨著時代演進與人口的增加,城市建設逐漸密集,高樓大廈林立,空間配置也更加講究。建築密度便是其中一個重要指標,它代表著某一區域內建築物佔地面積與總面積的比例。而「棟」與「幢」作為建築物單位的計量詞,也體現了建築密度與設計之間的密切關係。
棟與幢的區別
在建築領域,「棟」和「幢」經常被混淆使用,但兩者實際上存在著微妙的差異。「棟」主要指稱單獨的建築物,強調其獨立性。例如,一棟別墅、一棟公寓大樓,都代表著一個完整的建築個體。「幢」則更側重於強調建築物的連接性,通常用於指代彼此相連或形成一定建築羣體的建築物。例如,一幢聯排別墅、一幢辦公樓羣,都代表由多個建築單元組成的整體。
因此,在分析建築密度時,使用「棟」更能準確地反映單體建築的數量,而使用「幢」則更能體現建築羣體的整體性。
建築密度與城市規劃
建築密度是城市規劃的重要考量因素之一。過高的建築密度會導致擁擠、採光不足、空氣流通不暢等問題,影響居民的生活品質。然而,過低的建築密度也會浪費土地資源,造成城市擴張和交通不便。因此,在城市規劃中,需要找到建築密度與城市發展之間的平衡點。
下表列出了一些常見建築類型的建築密度參考值:
建築類型 | 建築密度 |
---|---|
住宅 | 20% – 35% |
商業 | 40% – 60% |
辦公 | 50% – 70% |
工業 | 60% – 80% |
棟幢設計與建築美學
除了建築密度,棟幢設計也對建築美學產生重要影響。建築師可以通過不同的棟幢設計,營造出不同的空間感和視覺效果。例如,高聳的單體建築可以展現現代城市的氣勢,而錯落有致的建築羣則可以營造出豐富且有層次感的景觀。
結語
建築密度與棟幢設計是城市規劃和建築設計中不可或缺的要素。透過合理的規劃和設計,建築能夠與城市環境完美融合,創造舒適宜居的城市空間。
字數:987字
延伸閲讀…
口語交際課的教學模式- “幢”、“棟”、“座”
香港中文大學普通話教育研究及發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