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甲百年老城漫步小旅行
文昌祠與林氏貞孝坊


林氏貞孝坊建於清道光二十八年,牌坊頂檐安「聖旨」一方,彰顯出最高榮譽的稱讚。大甲第一市場的美食小吃,傳遞著台灣古早味!就是愛美食的豔子藤來到了市場裡的順伯粉腸大腸店,入口的瞬間~璀獲了美食nología客的心啊!五十年的老店~懷唸的滋味!米腸是以大腸灌入糯米,與一般印象中的米腸是不同的口感。香Q軟嫩~好吃沒話説!
金華山媽祖文物館
由人稱媽祖博士的董振雄先生所設立的媽祖文物館,媽祖文化導引與史料文物的文創包羅萬象。也因此獲得了「媽祖達人」和「媽祖通」的稱號。金華山媽祖文物館從一樓到四樓的空間,細心規劃陳列文物觀賞的動線。將淵遠流長的媽祖文獻史料,歷代媽祖神像和衣飾文物等珍貴的文化與文物保留下來,於文物館中展覽而廣為流傳。
大甲古城與歷史
大甲地區自雍正九年(1731年)大安溪口開設貿易港後,逐漸發展成大甲堡各莊的經濟中心。在嘉慶二十一年(1816年)鹿港巡檢移駐大甲後,大甲街的地位變得更加重要。道光七年(1827年),在仕紳林聰、林甲成等人提議下,開始集資興建大甲城。
大甲媽祖與文化
被當地古城居民奉為「貞節媽」,並且供奉於大甲鎮瀾宮,成為「大甲三神」之一。大甲第一市場的美食小吃,傳遞著台灣古早味!就是愛美食的豔子藤來到了市場裡的順伯粉腸大腸店,入口的瞬間~璀獲了美食nología客的心啊!五十年的老店~懷唸的滋味!米腸是以大腸灌入糯米,與一般印象中的米腸是不同的口感。香Q軟嫩~好吃沒話説!
其他
大甲百年老城漫步小旅行,沿路尋訪大甲古城商業貿易的富強景象。地靈人傑的大甲城,在百年之前,大甲驛站前的驛前路也就是現在大甲火車站前的蔣公路,是當時富甲一方並且開辦貿易商號之地。隱身其間的建築藝術之美,賞心悦目!在現代的發展與留存歷史蹤跡的矛盾之中,愈加意義非凡且彌足珍貴。
大甲四城門:守護媽祖文化與歷史的關鍵
大甲四城門,又稱做大甲城城門,是見證大甲地區發展的重要歷史遺跡。四座城門分別是位於東方的「迎恩門」、西方的「宣平門」、南方的「鎮安門」和北方的「拱辰門」。這四座城門不僅是地方的交通樞紐,也是守護大甲媽祖文化與歷史的重要象徵。
歷史背景
清康熙年間,大甲地區因盜賊猖獗,居民為了保護家園,遂於康熙五十年(1711年)開始築城。這座城池的規模不大,但卻是當時大甲地區重要的防禦工事。四座城門的建造時間則較晚,約在乾隆年間完成。
城門特色
大甲四城門皆為單拱門,採用傳統的磚石砌築方式,並設有雉堞和馬道。城門上方刻有「迎恩」、「宣平」、「鎮安」、「拱辰」等字樣,分別代表著四個 cardinal directions 和對大甲人民的希望。
城門 | 方位 | 字意 | 象徵 |
---|---|---|---|
迎恩門 | 東 | 迎接恩典 | 祈求媽祖保佑 |
宣平門 | 西 | 宣揚和平 | 祝願地方安寧 |
鎮安門 | 南 | 鎮守安寧 | 守護大甲平安 |
拱辰門 | 北 | 拱衞星辰 | 祈求風調雨順 |
文化意義
大甲四城門不只是歷史的見證,更是大甲媽祖文化的重要象徵。每年農曆三月,大甲媽祖遶境進香活動起駕時,都會先經過「迎恩門」出城,而回鑾時則會由「拱辰門」入城。這也象徵著媽祖庇佑大甲,保佑人民平安。
現今保存
今日,大甲四城門雖然已失去防禦的功能,但它仍然是重要的文化資產。經過整修後,四座城門都已成為觀光景點,吸引許多遊客前來參觀。
參考資料
- 大甲鎮公所網站:https://www.dachia.gov.tw/
-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網站:https://web.archive.org/web/20210514104537/https://www.boch.gov.tw/
- 台灣歷史博物館網站:https://web.archive.org/web/20230921120126/https://web2.nmth.gov.tw/web/zh-tw
注意事項
- 本文僅供參考,實際內容可能有所不同。
- 本文僅提供格式的代碼答案。
- 建議參考其他資料,以獲得更完整的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