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WBB新聞

陽明交大與跨國團隊合作 開發真空紫外超穎透鏡 – 寶島

在可見光雷射的照射下,超穎透鏡會藉由非線性效應產生真空紫外光。(陽明交大提供/王惠慧新竹傳真) 真空紫外超穎透鏡的聚焦結果。(陽明交大提供/王惠慧新竹傳真) 陽明交大電子所助理教授曾銘綸與美國萊斯大學、香港城市大學、國立聯合大學、中央研究院合作,開發出可有效產生並聚焦紫外光的奈米超穎透鏡(Metasurface lens),研究成果也獲刊國際知名期刊《Science Advances》。 紫外光可應用於殺菌除汙、綠色能源生成、量子計算以及半導體廠的曝光微影,但要有效產生並控制紫外光,並不容易。 陽明交大與跨國團隊專注研究真空紫外光,曾銘綸指出,相較於一般可見光,紫外光具較高能量,皆於真空腔體操作,可應用於光化學、材料分析以及微影等前瞻科技,在次世代科技發展扮演要角。 然而,曾銘綸也說,常見光學材料會強烈吸收真空紫外光,因此如何「產生」與「控制」真空紫外光是一大難題,同時也限制科學家們探討其未被發現的潛在價值。 曾銘綸指出,超穎透鏡是一種特製設計的超穎介面,由半導體材料氧化鋅薄膜加工製作而成,其聚焦與成像與一般厚重的玻璃透鏡類似,具有更新穎的功能與應用。 團隊發現,在可見光雷射的照射下,氧化鋅可將入射的可見光雷射,轉換成真空紫外光,此現象稱做二次諧波效應,是非線性光學中經常使用的一種關鍵技術。 另外,研究也發現,要達到期望的雙重功能,超穎透鏡的奈米天線需要有良好的光學共振與適當的材料,連形狀也需符合某些條件,才能使超穎透鏡同時產生與聚焦真空紫外光。 在搭配奈米光學、非線性光學及量子力學中幾何相位的理論後,團隊決定採用氧化鋅奈米三角天線組成超穎透鏡,以電子束微影及聚焦離子束雕刻等技術製作數個超穎透鏡,並於美國萊斯大學的量測實驗中,成功觀察到超穎透鏡將可見光雷射轉換成真空紫外光,並聚焦於空間中。 此超穎透鏡產生的聚焦光點僅約為兩個微米,在聚焦點的真空紫外光的單位面積強度,有21倍的顯著增強,未來可整合於現有光學系統,並應用於先進光譜研究。 展望未來,團隊盼藉超穎介面輕薄短小、功能多樣性、開發自由度的特性,實現更多紫外光超穎介面。另外,得益於台灣半導體產業居世界領導地位,看好由半導體奈米結構組成的超穎介面,未來量產與商業化潛力。 《半導體》台積電站回500元 市值拚返13兆關 強攻7奈米晶片研發 陸中科院廣發英雄帖 台東東海岸大地藝術節 我在月光海超好拍 #超穎 #紫外光 #透鏡 #真空 #產生

行政院全球資訊網

行政院長蘇貞昌今(27)日主持「性別平等會第26次委員會議」時表示,政府持續打造性別平等的友善生養環境,今(111)年投入經費已達834億元,不僅提高育嬰留停津貼、擴大不孕症補助等措施,另為減輕婚育家庭負擔,7月1日也將開始受理申請「300億元中央擴大租金補貼專案」,並按生育人數提高補貼金額,意即「生越多,領越多」。此外,為持續完善性別暴力防制,行政院會於今年3月通過「性暴力防制四法」,「跟蹤騷擾防制法」也於本(6)月上路。院長指出,臺灣在性別平權締造3個「亞洲第一」的亮眼成績,期許各部會汲取各國性別平等政策及經驗,與國際人權體系接軌、精益求精,讓臺灣朝「人權立國」的目標邁進。   蘇院長於致詞時指出,今日是本屆最後一次委員會議,感謝各委員這2年來從各方面團結努力,協助政府在就業、教育、衛生福利及公共參與等面向,促進性別平等,讓臺灣在性別平等的道路上大步前進。   蘇院長表示,這2年來在委員們積極提案,行政院各部會通力合作下,共同完成多項重大工作。其中,在打造友善生養環境方面,院長指出,這是每次會議委員都會關切的議題,政府也在這方面盡最大努力,投入經費大幅成長,近2年就增加300多億元,今年更達834億元,較他上任前,增加600多億元。   蘇院長進一步指出,政府於去(110)年4月底的性別平等會議上,提出多項措施,並隨即於7月1日正式上路,包括:育嬰留停津貼從6成薪提高至8成薪、增加產檢補助次數及項目,以及擴大不孕症補助等,其中不孕症補助迄今已通過申請4萬件,已核發補助2.5萬件,有近1,800對夫妻順利誕生超過2,000名新生兒。   蘇院長表示,政府從各方面為婚育家庭減輕負擔,本週五(7月1日)開始受理申請的「300億元中央擴大租金補貼專案」,他上任前每年補貼戶數為6萬戶,去年已加倍到12萬戶,今年再增加到50萬戶,補貼預算從57億元提高至300億元。此外,政府也特別為新婚家庭及育有未成年子女的家庭給予加碼補助,結婚2年的新婚家庭,提高補貼金額到1.3倍;育有未成年子女家庭,則按生育人數提高補貼金額,育有1人提高至1.4倍、2人1.6倍、3人1.8倍,生越多,領越多。   蘇院長強調,行政院性別平等處上(5)月甫完成的民調顯示,84.7%民眾同意「國家跟你一起養」政策有助國人安心生養,而此皆須感謝各委員貢獻心力,讓政府政策更貼近民意。   另外,在完善性別暴力防制方面,蘇院長表示,今年3月行政院會通過「性暴力防制四法」,包括「刑法」、「性侵害犯罪防治法」、「兒童及少年性剝削防制條例」及「犯罪被害人保護法」,而「跟蹤騷擾防制法」也於本月上路,政府會持續盤整研議修訂相關法案,用更綿密的保護網絡,保障國人不受性別暴力威脅。   蘇院長強調,政府也會與時俱進修正性別平等政策綱領,納入各項國際公約精神,並完成「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CEDAW)第4次國家報告,確保臺灣在各方面皆能落實性別平權。   隨後,蘇院長聽取行政院性別平等處「110年推動性別平等國際交流成果」報告後表示,近年臺灣因堅持自由、民主及人權的普世價值,故備受世界肯定,英國「經濟學人智庫」於今年2月公布「民主指數報告」,臺灣被評為亞洲第1;無國界記者組織於上月公布「世界新聞自由指數報告」,臺灣也在亞洲名列前茅。   蘇院長指出,在性別平權方面,臺灣更締造3個「亞洲第一」的亮眼成績,包括臺灣是亞洲第一個同婚合法化國家;臺灣國會女性立委比例為亞洲第一;依聯合國2019年性別不平等指數(GII)計算,臺灣性別平等排名亦為亞洲第一。這些成果不但讓世界更能看到臺灣、認識臺灣,也讓我國與許多理念、價值相近的國家,雙方合作關係大有進展。   蘇院長提到,臺灣去年在推動性別平等的國際交流方面大有斬獲,主辦、參與相關國際計畫和活動場次,從109年的29項加倍成長到去年的65項,包含在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臺歐盟框架下的各項性別平等計畫,以及推動臺美女性創業學院等多元活動。   蘇院長表示,今年我國持續辦理多項重要的國際交流活動,例如他於上月主持「全球合作暨訓練架構(GCTF)終止性別暴力國際研討會」的開幕式,計有13個駐臺大使、代表到場,實體及線上共有近500位各國官員與專家學者一同與會;下半年也將召開「臺歐盟人權諮商會議」,這些國際會議及活動皆促使臺灣有更多機會與各國對話,開展更綿密的合作與交流。   蘇院長請各部會持續參考性平委員所提建議與指教,並透過主辦及參與國際會議及活動,讓臺灣更被世界認識,同時也汲取各國性別平等政策及經驗,與國際人權體系接軌、與時俱進、精益求精,以完善相關人權保障與制度,讓臺灣朝「人權立國」目標更加邁進。